爸爸支援湖北,儿子求带特产,结果他带回了所有人当年的噩梦
发表于:2020-03-28来 源:家长会了么作 者:巢小庞 阅读数: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上周末,有位梦想成真的小学生登上了热搜。
原来,小男孩的爸爸是支援黄冈的医护人员,父子俩在视频聊天中,爸爸想给孩子带点“土特产”回去,结果孩子张口就要“黄冈密卷”!
这位一言九鼎的父亲在离开湖北之前,果然给儿子火速安排了一整套“黄冈密卷”。保守估计,这些够孩子做三年的。
得到消息的孩子,先是惊得张大嘴巴,接着笑容逐渐凝固。
毕竟是见过世面,这孩子忍住了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扭转了局势,拍着胸脯说:“我以后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果然是真·英雄好汉,网友们纷纷为男孩溢出屏幕的求生欲点赞。
因为这个插曲,曾经称霸全国书店教辅书区的“黄冈密卷”,也由此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如今,在教辅书市场上,“黄冈出品”早已不如当年那般火爆。但你若跟90后以及更早以前的人提起黄冈,那大概是所有学子的神话(以及做不完卷的梦魇)。
我们大多以为,“黄冈密卷”就是那所著名的“黄冈中学”里流出的一些秘密试题。实际上,他们之间虽有渊源,却并没有直接关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辖的《中国知识产权报》曾在期刊发的文章《“黄冈”之争靠什么?》中透露,《黄冈密卷》主编是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考试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后雄。
王后雄系湖北黄冈人,曾是黄冈县一中的化学老师,曾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并多次参加高考命题工作。多年来,他主编的黄冈系列教辅已在市面上打响品牌知名度,在竞争激烈的教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其中的试题并非黄冈中学的在职老师所出,现在学校的学生不会去做《黄冈密卷》。
黄冈中学的一名负责人曾辟谣,说学校在十几年前曾经出过两本试题集,但是他们现在早已不出教辅材料了。
王后雄也为此做出回应,表示他主编的黄冈系列教辅,完全是黄冈教育方法、经验、理念的提炼和体现,而不是借用或滥用了“黄冈”这个品牌。
事实上,“黄冈密卷”这个书名早已经成功注册为商标。所以,“黄冈密卷”实际上叫做“黄冈密卷牌”试卷,而不是黄冈中学秘密出的卷。
湖北省黄冈中学,是无数学子的神级殿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黄冈中学可谓是一枝独秀,缔造了牢不可破的神话。
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黄冈中学在全地区择优选拔了23名学生组成“尖子班”。这个班当年高考成绩让人惊诧:所有学生都考进了重点大学,并囊括当年湖北省总分第一、二、三、五、六名,仅失第四名。
1980年,黄冈中学再次拿到全省第一名,自此“黄冈神话”的称号不胫而走。
黄冈市是鄂东南的地级市,下辖的9个县中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排在全省的倒数几位。
这里没有支柱性的工业基础,大多数人靠农业和服务业维持生计,年轻人多外出打工。黄冈中学的很多学生,都是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
在一个极度贫困的地区,“考出去”是黄冈人对孩子最朴实而殷切的渴望。
正如白岩松所说:“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仅是恢复一场考试,而是多少代中国人的公平、尊严、梦想”。
所以,黄冈中学的神话其实与如今的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都是如出一辙的,模式无非是“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
从政府部门到学校,再到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无人不重视教育。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所学校是寒门学子最大的希望,曾为无数人铺开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于是,借着应试教育的东风,秉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他们为了考上好大学,卯着劲儿,强化学习、题海训练,加上骨干教师的猜题术、应试套路。
当答题已训练成条件反射的动作,标准答案已滚瓜烂熟到自动书写,更多学生就得以通过高考进入名校,铸起名校神话。
又因为学校的成绩优异,吸引了大批优秀又有责任心的好教师。这些庞大的高考工厂进入了一种不曾停歇的循环中。
高考、奥赛和教辅资料是黄冈中学傲视群雄的三大法宝,尤其是奥赛。
据广州日报报道,2007年之前,黄冈中学获得了11金5银2铜共18块国际奥赛奖牌。而那些历届奥赛之星的照片,依旧挂在学校的官网上,见证着当年的辉煌。
就这样,“黄冈神话”就这样走上神坛之巅,成为当年应试教育为王的体制之下,最负盛名的高考殿堂。
新世纪之后,近20年湖北产生的高考状元中,黄冈中学只占了1个。2007年以后,再也没有拿到过国际奥赛奖牌。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新课标改革,高考对于教材和试卷的考查重点正在发生变化。同时,奥赛与高考保送脱钩,让黄冈引以为傲的一大法宝失效不少。
最致命的改变是,曾经的全国统一试卷不再被许多省市地区使用,而是出台了分省命题的政策,黄冈中学善于押题命题的最后法宝,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
黄冈神话本身并没有停止运转,可是外部环境的巨变却逐渐导致了它的陨落。
当“素质教育”的浪潮席卷全国时,这些在经济上的极度落后与教育上的极度重视的落后地区,终于还是掉队了。
他们引以为傲的应试套路玩不转了,如今的考场上,除了拼“阅题总数”,更要拼“阅历深度”。
贫穷地区的学校,印得起如海的试卷,却没有资金配齐电脑,聘请外教,给孩子看看大海以外的世界。
卑微的家庭,拼命打工能给孩子攒得起一年的学费,却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走出大山增长阅历,建立宏大的世界观。
如果说“黄冈神话”是来自小城市敢于“逆流而上”的勇气,曾经与之并驾齐驱的“海淀神话”,更像是给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们“锦上添花”。
大城市的孩子在素质教育之外,还能拥有“黄冈质量”的应试教育——这令本就先人一步的大城大校,在高考领域更加求仁得仁。
与大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黄冈式”中学,却只能眼看着对手蹬上风火轮,远远地甩开自己。
2004年,学校搬到了位于开发区的新校区后,由于占地面积大,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学校也因此债台高筑。
很长一段时间内,黄冈中学老师的工资未见涨幅,不少老师被武汉等地的学校高薪挖走,还有不少出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并成为当地的骨干老师。
同时,湖北其他中学也会物色考上黄高的优秀学生,用减免费用或贫困补助的优待方式,把优质生源带走。
另外,学校每年都会招收三四百名“择校生”,他们只要支付一定的择校费就能够进校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进入黄高,稀释了优质生源,影响了学校的高升学率。
事实上,如果单论状元出产率,也许黄冈中学已不再神奇。但每年七八百名“一本”上线毕业生的,或许也说不上“沦落”。
针对这一窘境,当地政府也曾要出台 “振兴品牌计划”,即制定“一本上线率提高1个百分点,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突破25人”等指标,然后使用行政、财政办法,制造神话。
毕竟,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大背景下,太多寒门之子需要希望,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依旧是他们唯一能靠近理想的路,因为这条路上,才能看得见比现在更加美好的人生。
家长会了么(ID:jiazhanghuileme),这是一个家长、准家长和以后想当家长的人,都值得关注的公众号。专注于分享儿童教育心得、科学育儿理念、儿童心理研究;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