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暖心
来源:小十点(ID:sdikid)
最近,被一位“硬核奶奶”圈粉了。
在前不久播出的《少年说》节目中,一个叫邓婧雅的小女孩,站在台上介绍:
“我的奶奶很奇特,都快80岁了却还一直在学习,尤其喜欢做奥数题。”
台下的奶奶听完,满脸笑意。
婧雅的奶奶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
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数学题都是由奶奶辅导的,还经常陪着她一起去辅导班学习,有时候还会和老师讨论题目。
用小婧雅的话说“奶奶就是老年界的一朵奇葩”。
可是奶奶却有自己的见解:
“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技术人才,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一句话,既抬高了自己,又激励了孙女。
优秀的家庭,福泽三代,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一点也没错。
奶奶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她的格局很可能影响小女孩的未来结局。
教育不仅拼的是父母,更拼的是一个家庭的格局。
一个家庭,他能站得高,看得远,那他的孩子便能在宽阔的视野中,拥有更多的人生选项。
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因为家庭是由父母、我们和孩子组成。
父母是过去,是我们的垫脚石;
我们是现在,是给孩子言行的传承者;
孩子是未来,是家庭教育最后的受益者。
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
家庭的格局,奠定了教育的基础
一场疫情,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
有人这样评价他:
优秀的人从来没有偶然,所谓医者仁心,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三代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定。
是啊!真正影响他一生的人是他的父母。
父亲从小就告诉他:“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这句话他一生铭记,成了他医学生涯的使命。
父亲做事一向严谨、刻苦,更是言而有信。
这些品质都深深地刻入钟南山的骨子里,让他成为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钟南山说:“在治学上的严谨,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在为人处世的品格上,我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小时候的钟南山,学习成绩并不好,经常逃学,还留过级。
到了五年级,他有一次考得不错,母亲知道了特别高兴:
“看看,南山,你还是行的。”
母亲的鼓励,给了他动力。
“我觉得妈妈一下子找到了我的亮点,就有了自尊心,从此就开始认真读书。”
回忆起母亲,他都饱含深情。
小时候,妈妈为了鼓励他,尽管家里生活困难,答应给他买自行车,就一定会做到。
他们家,并不富裕,但母亲听说同学家里有困难,立马拿出钱来资助同学。
父母这些深入骨髓里的教诲,从小让他懂得为人处世的品格,和职业使命的严谨。
做了父亲以后,他将这些教育精髓都传承给了子孙。
在教育上,他秉承父母的教育方式,用智慧对待孩子犯错,总是以鼓励的方式激励孩子。
儿子钟惟德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逃课和打架,常常被老师投诉。
但是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乐于助人。
于是钟南山就从这一点入手,不断放大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多帮助别人。
他说:“通过发挥和发扬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建立荣誉感和自尊心就足够了。”
在父亲的鼓励下,钟惟德没有辜负期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有一段时间,女儿在美国南加州读大学时,一边训练,一边学习,非常辛苦。
他忍着心疼,鼓励女儿:
“如果你能度过这样的日子,将来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能挺过。”
钟南山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品格,精神和格局,无疑是孩子漫长岁月里一份最宝贵的财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优秀,原因是藏在日复一日的家庭教育里。
宋庆龄说: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我们的父母,是付出最多努力的人,因为他们是家庭的根。
只有根扎得稳,才能让孩子站得稳。
一个家庭可以不富裕,但一定要有高度,这样孩子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我们不放弃努力,才能真正影响孩子
为什么许多孩子如此平庸?
是因为大多家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父母往往都对孩子报以厚望,早早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和希望。
但是,这样换来的只是孩子的慵懒。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督促父母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的行动远比预言更有说服力。
我们的言行是孩子终生学习的模样,我们的角色奠定了孩子的未来。
董卿曾谈起初为人母那段时间,说自己非常迷茫。
生活完全被孩子占据,人变得慵懒和平庸。
后来,朋友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她:
“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啊,她不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看见的是一个没有作为的母亲,她希望孩子世界里的自己,是优秀的。
她说:“我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真正在未来懂事的时候,对你敬爱又加,从而学到你身上的品质。
所以我不会放弃自我成长,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于是她开始重踏上了职场,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实力,惊艳了无数人。
她希望用自己这些行为去影响孩子。
在学习中的成长,不仅让她自己受益,也让孩子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学习的力量。
我们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
只有不停地栽培自己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成为一个努力追求上进的人。
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去影响孩子。
孩子努力的程度,决定未来的出路
曾在《极限挑战》节目中,看到扎心的一个场景。
一群学生站在操场上,他们面前有六个跑道线,会被问到六个问题,肯定答案的就往前走一步,如果没有就站在原地。
这六个问题,将会影响孩子的起点,分别是:
父母双方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
父母是否有能力支持你学特长,一直坚持到现在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18岁前是否有出国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过你出国
父母是否一直视为骄傲,一直在亲友面前夸耀你
问题结束以后,有的人已经开离起跑线很远,有些人还在原地。
如果说,起跑线是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那么剩下的终点却是需要自己努力的目标。
节目的最后,有些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却凭着自己的努力,赢在了终点。
人生总有一段路程,需要自己走。
教育的这条路上,最该努力的人是孩子。
去年,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一个叫张薇的女孩感动了很多人。
出身贫寒的她,大学以前,没有出过县城。
考上清华大学以后,她借着村里人的集资走进大学。
大学四年,她省吃俭用、勤工俭学。
她凌晨五点起床,背单词,晚上六点去餐厅打工。
这一坚持,就是四年。
上了大学以后,她去学辩论,去支教。
用了比别人多三四倍的努力,获得了优秀奖学金,亲手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她的起点比别人低,可是她终究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别人的敬仰与尊敬。
父母给孩子的起点有多高,孩子离成功就有多近,只是最后这段路拼的是孩子的功力。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是自己学业的主人。
家庭只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但最终孩子会走什么样的路,还是取决于自己。
孩子越努力,未来越有出路。
有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一个家庭的格局,就是教育的根;父母就是叶,用自我成长,来影响孩子;最后孩子努力生长,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
作者:暖心
来源简介:本文来源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集结专家及辣妈,让带娃变得轻松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