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功与否,到底是由先天因素决定?还是后天因素决定的呢?
最近,妈队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名为《孪生陌生人》。
讲述三胞胎从出生,就被送到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
鲍比,被一个富裕家庭领养
养父是医生,养母是律师,皆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然养父母很少陪伴他,但为他提供了最好教育资源。
艾迪,被一个中产家庭领养
养父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但个性保守,对子女的教养十分严苛专制,从小到大,他都与艾迪缺少沟通。
大卫,被一个贫困家庭领养
养父母都是移民,经营着杂货铺,勉强维持温饱。
生活中养父母温暖而乐观,有大量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
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只为了验证一个问题: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究竟是先天的因素大,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更深?
三个同样基因,但在不同环境成长的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阔别近20年后,三胞胎重逢,人们惊奇的发现,虽然他们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例如,喜欢同样的食物、香烟、甚至是女性。
但也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三兄弟发现彼此的性格、处事、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富人家成长的鲍比,最有主见,也最优秀;
在贫困家成长的大卫,虽然平庸,但天性乐观;
在中产家成长的艾迪,不善沟通,最后患上躁郁症自杀。
这个实验虽不人道,但也证实了一个结论:
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许与基因有关,可未来人生的道路,却与父母的教育脱不了干系。
从三兄弟的身上,我们能明显看出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就像那句话说的,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影子,更是父母的翻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照单全收。
妈队曾看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一家人祖孙三代同堂,因为奶奶老了,父母觉得她是个累赘,于是决定把老人丢弃在山里。
一天晚上,父母叫上儿子把老人装进一个大箩筐,抬进山里。
当他们正准备把老人扔下不管的时候,儿子在旁边说:“爸妈,这个箩筐就别丢了。”
父母不解问:“为什么要留着这个箩筐?”
儿子说:“因为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箩筐抬你们进山啊。”
父母听完立马慌了,赶紧把奶奶抬回家,好生伺候,再也不敢不孝敬了。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那么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说话方式,做事方法和思维模式,都直接影响了孩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无时不刻不在塑造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再好的学校,都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同时,从三兄弟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
孩子的优秀与否,不仅取决于教育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家长什么态度,就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就拿妈队身边的两位宝妈来说吧,同样是面对孩子不愿写作业的问题,她们的做法可是大相径庭。
A妈妈看到孩子放学回家不写作业,她就会横眉竖眼的勒令孩子马上去写。
如果孩子还是在看电视,她就会怒斥:
“马上把作业给我做了!”
“我先看完再做嘛,等一下!”
“不行!不准再看了,马上去做!”
“我不要,我就要看完再做!”
“你再不把作业做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哼....”
A妈妈的一番怒斥不仅没能让孩子乖乖听话,甚至还让孩子更加叛逆,抵触父母的教育。
相比之下,B妈妈面对孩子不写作业时,并不会强迫,而是提前和孩子约定好看电视和写作业的时间和安排。
等动画片结束后,在妈妈的提醒下,孩子自然就心甘情愿提着小书包去写作业了。
两位妈妈、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孩子的表现也截然相反。
曾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探究孩子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结果发现,孩子未来是否成功,与家庭的贫富无关,但与家庭给他的尊重、自由和爱有关。
也就是说,如果在家庭里,孩子能够拥有父母的尊重和选择的自由,孩子不仅会更优秀,而且人格也会更健全。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妈队认为,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样适用,因为“成功的教育都是相似的”。
曾有媒体采访了全国68个高考状元,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例如,这群学霸的背后,其实并没有举着棍棒的狼爸虎妈,而是和父母像朋友一样,信任、理解、尊重。
同时,当他们提起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很少提及口头上的教诲,更多的是言行上的感染。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发现也不说什么,他们就默默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所以啊,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孩子的未来和父母的教育,何尝不是相辉交映的呢?
父母播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给孩子,孩子也将收获怎样的人生高度。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来自父母的陪伴;而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为了孩子,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我们在做,他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