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成长于物质匮乏时代的爸妈们害怕委屈了孩子,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鞋架上摆满了他的小鞋子;衣柜里满满当当都是他的衣服,有的甚至没来得及穿就小了;收纳间几大箱子他的玩具;还有冰箱里他爱吃的零食占据了“半壁江山”……可是,孩子会因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而越感到幸福快乐吗?
1
选择越多,幸福感反而降低
美国心理学家BarrySchwartz研究发现,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的生活满意度下降和临床抑郁症的增多。所以你会看到,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反而不懂得珍惜了。玩具玩不一会儿就扔一边去,不喜欢吃的东西看都不看一眼……
一位妈妈曾经给我讲过她的困惑: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是我送给他的一辆小汽车,如获至宝,每天睡觉都要放在枕头边。朋友家孩子的玩具比儿子的多得多,不仅有小汽车,还有卡车、消防车、警车等,满满一篓子。一次,带儿子去朋友家玩,原以为他会玩得很开心,可实际情况并不是。一开始,儿子玩卡车的时候,很兴奋。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了消防车上,玩了一下消防车,又去玩警车,最后和朋友的孩子为争夺救护车而闹别扭。
我对儿子说:“你看,有各种各样的车玩,怎么反而闹出了不愉快呢?”儿子很委屈地哭了。其实我想说,并不是孩子贪心,而是当选择比较多的时候,孩子难以从这些玩具中得到100%的快乐,幸福感反而降低了。如果孩子能选择的东西没有那么多,他就能一心一意地玩一两件玩具,并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玩具多,但是依然不会感到满意的原因。
与之相反的,是有的人会把儿时的玩具珍藏一辈子!我的一个朋友,来自农村,从小家里贫苦。小时候的玩具只有两件,一个芭比娃娃,那是父亲去外地时买给她的;一个木陀螺,那是小学时最好的朋友送她的生日礼物。到现在她还珍藏着这两件东西,每每拿出来,都还会涌起当时收到礼物时的幸福和感动!
2
选择越多,孩子的专注力越低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研究中,他将孩子们随机分成两组来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画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支。结果第一组孩子的作品要比第二组孩子画得精彩得多。随后,研究者们让孩子们从中选1支自己最喜欢的笔作为礼物,接着说服孩子们放弃这支笔,再选择另1样礼物,结果是第二组的孩子更容易放弃他们所选择的笔。过多的选择,会引起注意力分散。
孩子在面临很多的选择时,内心往往是纠结和犹豫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得到之后也不懂得珍惜。孩子一旦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便难以养成专注的品质,遇到困难也更容易放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那我们如何给孩子选择,对他最有利呢?
1. 物质方面——让孩子的选择少而精
玩具不多不少
5个最好.美国弗吉尼亚学者认为,应该给孩子提供5件左右的玩具。孩子在可选择的范围内,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反复研究、琢磨、思考,能创造出多种新的玩法,这时玩具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几类玩具堪称经典,对孩子的成长最有意义:拼装类玩具(积木、雪花片):样式简单、玩法多变,发挥孩子创造力;运动型玩具(小球、推车):促进孩子动作发育;涂鸦类玩具(画笔、彩纸):发挥孩子无限的想象力;毛绒类玩具(布娃娃、玩具熊):被孩子赋予生命,是孩子最初的玩伴;音乐玩具:(小鼓、玩具琴):促进孩子的听觉发展。
每个季节内,鞋子最多3双,衣服最多5套
日本曾有心理学者建议:4岁以上的孩子,每个季节的衣服无需超过5套,同时,给孩子提供的鞋子不需超过3双(含家居拖鞋),帽子只需1顶。过多的衣服、鞋子会让孩子产生“选择困难症”,容易分散精力。此外,一个整洁的房间,能让孩子更专注地投入到玩耍和探索中来,而生活在一个杂乱的空间里,更容易让人感到烦闷压抑,缺少耐性。
除了玩具、衣服,我们在给孩子提供其它物质时,也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让每一样物品都能物尽其用,发挥它最大的用处,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也许有的妈妈会说:“我家孩子经常弄脏衣服,5套完全不够啊!”那么这种情况只要能满足实际需要即可。尤其是不能因为贪便宜而给孩子购置过多的衣服,看着家里一堆廉价、质量差的衣服,你真的会很抓狂。
2. 学习方面——兴趣班不要贪多
常常看见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点,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比如跆拳道、钢琴、舞蹈、主持、书法、绘画……恨不得把世界上好的东西都让孩子学会。但是,尽管孩子们奔波辗转于各种兴趣班,到头来,样样都会点,但是样样又都不精。这是由于孩子的精力有限,科目太多,导致学习不能专注。建议:给孩子报兴趣班,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去选择一到两个,不要过多,否则会得不偿失。
3
减少物质选择,多给高质量陪伴
孩子渴盼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这时光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可能远胜于物质所能给予的。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一个“精神胚胎”,自出生起不断地通过对世界的体验、感知,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而获得成长,就像一个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环境给予的一切。父母作为连接孩子与世界的第一人,陪伴的方式和质量决定着孩子如何与世界共处以及如何自处。孩子需要父母充满愉悦的陪伴,在家里温馨的一角,享受着妈妈做的饭菜、爸爸榨的果汁;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务;共读一本书;玩玩亲子游戏......与物质相比,这些亲子共处的甜蜜时刻可能会永远烙在孩子心里,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来源:亿童父母学院(ID:guligudou),由在幼教领域拥有20年专业研发和培训经验的亿童文教创办,定位于3-6岁幼儿及其家庭的教育学习和成长平台,让育儿轻松高效,让孩子玩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