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爱婚姻家庭网新版上线
  •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微信 > V家长微信 >
  • 白岩松:请不要再给中国孩子减负了!

  • 发表于:2019-06-19来 源:华人瞰世界作 者:库里的小迷妹 阅读数:
  • 前几天有个热搜是这样的,一位毛坦厂考生一年做了5千张卷子,所有的卷子堆
       

           前几天有个热搜是这样的,一位毛坦厂考生一年做了5千张卷子,所有的卷子堆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他们九十多个人的班级,筹集了班费三万块,三分之二都用来买卷子做题。不仅如此,考生们每天学习到凌晨两点,因为熬夜免疫力下降,需要提前吃一些药物预防生病。

           听起来确实辛苦,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这无可厚非,但让我意外的是,这样的一条热搜下,充斥着各类嘲讽。有说这样的考生就是赤裸裸的刷题机器。还有直接断言了孩子们未来的评论。还有人把毛坦厂中学和中国造不出芯片联系了起来。还有这种把那些拼命努力的人比喻成“废品”的评论。还有这种让人目瞪口呆的言论。


           这些评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重压下的孩子,一定没有出息,要有出息,必须要“减负”,要“快乐教育”。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减负,才会葬送中国孩子,葬送我们的民族未来!就像白岩松近日接受采访时说的:没有高考,你拼的过富二代吗?!

    1

           2009年,教育部发文提出“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今年两会后,教育部长陈宝生表态:减负再难也要减,否则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十年过去,教育部的指导思路仍然是减负。


           昨天,微博上有人问,如何看待当下“快乐教育”的议题?很多人提到了相同的一点:说是减负,实为增负。首先,精英们绝对不会主动减负。多出来的时间,他们购买了更奢侈的教育。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小孩都去了哪里?有读者说,她一个月给女儿报了8个课外辅导班。送她去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在丛林模式下,谁给自己减负,谁就是自愿退出竞争。其次,条件一般的家庭,削尖了脑袋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一个北京的宝妈说,在职父母每天请假接孩子放学,根本不现实。必须有专人接送孩子,辅导作业。几经权衡,她只能选择放弃工作,回归家庭。这个代价,是她的30万年薪。至于没钱的家庭,孩子只能回家打游戏,或者在工地上玩泥巴了。发现哪里不对了吗?在快乐教育的体系下,寒门难再出贵子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刘强东给中国人民大学捐过1000万,其中500万资助学习好的学生,剩下500万规定只能资助贫困学生。结果他发现,资助贫困学生的500万根本花不完。因为贫困学生数量,已经寥寥无几。

           自从中国开始给学生减负,学校退出公立教育以后,资源就全部倾斜到了私立学校。中国家长越来越累,负担越来越重,各种教育机构大赚特赚。快乐教育费啥?费爹,费妈。更准确地说,费钱。

    2

           退一步讲,学习和快乐一定是矛盾的吗?换句话说,恢复高考42年来,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吗?当然不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件事:优等生自有他们的快乐。那是探索未知的兴奋,竞争取胜的满足。我人生最充实的一段时间,就是在高中。说实话,每天都累得要死。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早上走在路上,连眼皮都睁不开。但我无比快乐。尤其是当我的成绩从年级前50,蹿升到年级前5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全世界都在为你让路。我心里燃起了太阳,终于有了对人生的掌控感。那种浸透四肢百骸的美妙体验,我之后再也没体会过。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高级快乐,我相信所有优等生都懂。我悟出了什么?一个对我人生最重要的道理,直接搭起了我价值观的底座:付出,是可以获得回报的。好好学习,每次都考第一,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优秀会逐渐变成一种习惯,给你带来良性循环。你发现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变得越来越自信。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个著名的八阶段理论。其中在学龄阶段,孩子首先要解决的,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学校是训练儿童提前适应社会的地方。他们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才能获得勤奋感。只有当孩子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才能获得“能力”这个东西。也就是说,教育学家该干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在摆脱教育中变得反智,而是让他们在优质教育中获得信心。如果只是想让“宝宝”高兴,那一人发一台任天堂Switch,我保证他们能从年头嗨到年尾。但这种快乐,是你想给孩子的吗?别说孩子最大的快乐是不学习了,我们成年人不也一样吗?周末一天到晚玩手机,沉浸在那些廉价浅薄的奶头乐里。快乐是挺快乐,但人成了傻子。人类能从森林古猿一步步走到现在,靠的就是战胜惰性。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这句话虽然糙了点,却是铁打的现实。

    3

            昨晚看到一篇高于高考的推送文章,一位读者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小时候,我不理解爸妈为什么对我这么严格。等到步入社会,亲历了残酷的竞争后,我越来越想感谢他们的严格。我还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反复强调,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我学习。现在有娃后,我都懂了。为了孩子,我宁愿自己吃得差一点,不买衣服不买皮鞋,也想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这位爸爸的发言,说出了中国所有父母的心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中国人,非常舍得在培养孩子上花大钱。2017年,中国家庭平均教育支出高达42892美元,占总支出的50%以上,排名世界第一。累吗?太特么累了。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民族才一直领跑全世界。

           我有个表姐,高中不爱学习,最后考了个三本。等到步入社会,才意识到不对。她受尽委屈,死命奋斗了十几年,才终于弥补了和高中同学的差距。历是一张敲门砖,绝对是句大实话,第一学历不好的人都懂。她说,我经历的这一切,绝不允许在我孩子身上重演。未来他有了能力,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那是他的权利。但是作为父母,让孩子未来拥有做“选择”的资格,是我的责任。

          教育,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绝对信仰。以前,我们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自古以勤奋为荣,怎么现在以奶头乐为荣了呢?以前,我们还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自古以状元为榜样,怎么现在禁止成绩排名,禁止宣传状元了呢?高考当然不是完美的制度。但一定是当下最公平,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

    4

          在中国放慢基础教育的同时,其他国家还在拼命往前跑。身为东亚怪物房之一的韩国,高考选拔远比我们更残酷。他们老师给学生训话时,有个词叫“四当五落”。意思是,如果你一天睡四小时,就能考进理想学校。要是睡五小时,就会落榜。


           还有人脑补,说美国孩子都不学习。事实上,你问问身边留学的朋友,就会发现在美国读研,比国内难多了。美国人非常勤奋。他们和我们一样,不相信天上掉馅饼,推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精神。去年,特朗普政府公布了他们第二季度的GDP增速,高达4.1%。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还能保持如此健康高速的增长,这是什么概念?我想问,这是整个国家随便玩玩,就能获得的成就吗?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还努力,那就真的没得玩了。

           最后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我想比其他国家都更有借鉴意义。1980年,日本政府开始推行宽松教育。决定改革的原因,和我们一模一样:觉得经济发展了,孩子没必要这么累了。这种高强度基础教育,只能培养出考试机器。采取的减负措施,也和我们一样:降低课程难度,放学时间提前,不再进行排名。最终结果是,这一代人口素质,发生了雪崩式下滑。所谓“填鸭式教育”体系出来的学生,涌现了十几个诺贝尔奖。

           但在宽松教育的这30年里,再也没出过一个诺贝尔得主。人均GDP从1995年的世界第三,一步步跌落到全球第24。日本人自己是怎么评价“宽松世代”的?他们把这代人叫做“平成养豚”。平成,是指1989年至今的年号。豚指什么?猪。步入21世纪之后,全世界都在问,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唯有中国,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除了中国人出了名的勤劳刻苦,还因为我们对教育进行了巨额投入。我们不止是为自己这一辈人而活,也在为下一代人而活。但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就已经开始志得意满,在日本错误的老路上一路狂奔。我们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都当猪养吗?我们实现全面小康了吗?没有。人均GDP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了吗?还没。中国高端制造业能满足内需了吗?不能。不只是无芯之痛,事实上连好一点的螺栓都需要大量进口。摆在面前的现实是:中国还有8亿人没坐过飞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8228元;大学扩招20年来,至今不到4%的人有本科学历。

           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真的已经发展到放任自流的地步了吗?明明还没有发达国家的钱,为什么得了发达国家的病?一个人学渣思维,没什么危害性;但当一个社会都被学渣思维主导,那就危险了。这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并没有扼杀孩子的天性,抹掉他们的创造力。反而是这群被“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把中国建设成了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这是任何一个推行“快乐教育”的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的奇迹。基础教育减负,遗祸无穷。第一个表现就是,中国再也在国际奥赛上拿不到奖了。步入21世纪后的15年间,中国只失去过3次奥数世界冠军。2014年以后,因为推行快乐教育,中国奥数水平断崖式下降,已经连续四年与金牌无缘。那么这四年的冠军去哪了?答案是,全部被美国和韩国包揽。很多loser对奥数污名化,意淫参赛的人都是书呆子。实际上,只要有参赛资格的,都是一等一的天才少年,同龄人中绝对的精英。纵观最近几十年来的菲尔兹奖,一大半是国际数学奥赛获奖者。中国从这门竞赛中被踢出局,令人痛惜。如果继续减负下去,中国孩子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出局。

            说到底,教育减负,注定是一个五输的结局。苦了孩子,累了老师,伤了家长,毁了教育体系,赌上了民族未来。唯一在这个囚徒困境里获胜的,只有越来越贵的培训机构。1911年,周恩来在教室朗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019年,我们的教育部长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108年来,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里,有句话被科幻迷牢记在心。那是宇宙对地球人发出的生死忠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而今天,我也想对中国当下的教育体系,高声呼喊一句:不要减负!不要减负!不要减负!
  • 三伏天,妈妈只要做对这5件
  • 这五件事可避免三伏着凉......
  • 推荐阅读
    
  •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 邮编:230001
    E-mail:lian1986@lian1986.com
  • Copyright © 2003-2015 www.lian198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178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