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爱婚姻家庭网新版上线
  •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微信 > V家长微信 >
  • 最伤孩子的5句话,第3句你一定说过!请父母们嘴下留情!

  • 发表于:2019-01-04来 源:教子有方作 者:小淘妈 阅读数:
  • 《小王子》里说:话语是所有误会的根源。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谷
       

           《小王子》里说:话语是所有误会的根源。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永远都不要小瞧语言的威力,特别是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们大概很难意识到,你随口而出的一句话,究竟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下面这5句话,伤孩子最深!请父母们千万别再说了!

    1

           笨死你算了!前两天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看见一位妈妈拿着孩子的考卷,劈头盖脸地一阵数落:这么简单的题你都能做错,笨死你算了!你是个猪脑袋吗,怎么什么都学不会!妈妈正滔滔不绝的责骂,小男孩却低着头抿着嘴,一言不发。其实这样的父母很常见。他们总喜欢用辱骂性的语言来责备孩子,怒气是撒出来了,但对于孩子,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予曾做过一个实验:从一个学校的每个班级里抽出3名学生共18人,然后告诉校长:“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以后,这18名学生的成绩的确超过了一般人,再后来,这18名学生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向孩子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闪光点,父母要善于去发现,并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才能让他们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而对于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绝不能一味去打击,而是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说:“如果目的是摧毁,瓦解或削弱,批评会卓有成效。但是如果目的是建设,批评只会造成伤害。”


    2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离婚了

           有一项针对20岁以上年轻人的调查:小时候父母说过,最让你感到压力的一句话是什么?回答最多的是:妈妈对我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离婚了!很多女人在婚姻里过的不幸福,但又不愿意离婚,口口声声说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又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我是为了你,才委屈自己过这种不幸福生活的。

          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父母之间的感情裂痕,本就是父母两个人之间的事,怎么能强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承担呢?在这句话笼罩下长大的孩子,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背负上沉重的压力。成年之后,他们一方面想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一方面又不愿意伤了父母的心,这种巨大的矛盾会不断撕扯、挤压着孩子,让他们陷入痛苦的漩涡中。所以家长们,婚姻的事情不要把孩子牵扯进来,他是你们爱情的见证,而不是你们伤痛的负累。

    3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后台一位妈妈讲了这样的故事:白天她带着孩子坐公交,孩子有些闹腾,她便生气的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还顺势装作要下车的样子。孩子听了,立刻端正坐姿,扯着妈妈的衣角安静了下来。到了晚上,孩子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哭着说害怕妈妈不要她了。那一刻她才知道,白天说的玩笑话,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孩子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里,爸爸妈妈就是最大的依靠,如果爸爸妈妈说出不要你了这种话,他们的世界就会轰然倒塌。所以,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对孩子说出“不爱你了”“不要你了”这种话。因为这些话给孩子留下的创伤,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抹去。


     
    4
    不行、不可以

           妈妈,我想做一个飞机模型。不行,你做不了。爸爸,我想养一盆小花。不行,你养不活...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习惯用否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你做不了”“你不行”“你不会”仿佛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全都被磨灭了,探索新事物的激情和动力也丧失了。

           泰国有一则公益广告,叫《豆芽引发梦想》,为了帮家里挣钱,小女孩萌发了种豆芽的想法。母亲心里虽然觉得不靠谱,但还是鼓励孩子勇敢尝试,一次两次的失败都没有打倒她们,母亲陪着小女孩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尝试新方法,终于成功种出了豆芽。豆芽长出来了,敢于尝试、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也在小女孩的心中生根发芽,鼓励着她奋力拼搏,努力实现人生的梦想。

           俗话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理。没有锻炼,就没有成长。家长们,别在孩子有新点子的时候,泼上一盆冷水,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说不定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5
    我是你爸/妈,你必须听我的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是我生的,他的一切我都有权利决定。但孩子不是宠物,更不是玩具,他们是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只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孩子适应了被父母安排好的生活,像个木偶一样被父母操纵着,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在某个时间点突然爆发,和父母彻底决裂,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相信,不管哪一种,都不是父母想看到的结果。父母不是孩子的领导者和决断者,而应该是孩子的倾听者和引导者。独断专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最好的和孩子交流。

            纪伯伦的《孩子》或许能让你明白: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来源: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200万妈妈的贴心之选,每天一刻钟,教子很轻松。
  • 三伏天,妈妈只要做对这5件
  • 这五件事可避免三伏着凉......
  • 推荐阅读
    
  •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 邮编:230001
    E-mail:lian1986@lian1986.com
  • Copyright © 2003-2015 www.lian198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178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