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聊天的时候,喜欢发语音吗?
我平常跟同事朋友聊天也常常偷懒会发语音,图个省事。
但因为一件事情,让我现在减少了发语音的频率。
去年回老家过年,刚买好机票就跟老妈发了条语音:“妈,我买了大年二十九晚上七点半的飞机。”
老妈也是回复神速,立马回了个“知道了。”
大年二十九,下了飞机,发现天空都飘起了小雪,一过安检就看到老妈朝我挥手,确实大半年没见我妈了,似乎有点憔悴。
老妈一脸着急地问我:“下雪晚点了吧?你说七点到的飞机,怎么到现在十点多了才到啊。八点那会打你电话也打不通,我就猜你肯定在飞机上,肯定是晚点了……”
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来老妈是把“晚上七点半”错听成了“晚上七点到”。
我刚解释完,老妈就急忙道:“我当时也没听清,没好意思再问你,怕你忙,也怕你嫌我啰嗦。”
我在想,要是自己发文字,肯定就不会搞错,结果害得老妈在机场多等了我好几个小时,心里很是愧疚。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发语音有时候自己方便了,却带给了别人不方便。
之前有博主发起“晒出一张最令你崩溃的图”的热门话题,热评中有一位网友晒出了这张图:
满屏的语音红点,参差不齐的长度,瞬间让人没有了点击的欲望。
要说微信语音功能,有一点最大的不便,就是:
它比文字更加强硬地打断目前手中的一切活动,必须靠近听筒专注地听下去,有时手滑退了出去,还得从头再来,确实让人很无奈。
有回中午去吃饭,吃完回公司时下起了大暴雨,正好微信响了,一个同事发的语音,雨太大,根本听不到。
出于礼貌,我打字说:有什么事发文字吧。
结果对话框又冒出好几条语音,我到了办公室打开才听到,他说他那边雨太大不方便打字,出来吃饭没带伞,问我能不能给他送把伞。
关键是,他刚刚吃饭的地方就在我附近,我本来可以顺便捎他一起回的。
微信推出语音功能,解放了很多人的双手,就证明它是有价值所在的。
可是,在我们认为“语音方便省时”的时候,不妨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有人在你开会、上班,和别人说话等等不便的时候发来一连串的语音,你是否可以立即点开呢?
不得不说,有时候自顾自的便利,实际上给别人增加了太多无形的不便。
之前看《奇葩说》,记得有个话题叫:不麻烦别人是不是一种美德?
凯哥认为,不麻烦别人并不是冷漠,也不是叫你一个人死扛,而是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就自己做,有困难的就稍加努力完成。
在别人不方便的时候,做了让自己方便却让别人为难的事,按理说也是一种“麻烦”。
不让别人难堪,自己稍作一点改变,少发语音,是不是也算为别人着想呢?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给你最爱的人发一段59秒的语音,前56秒留白,最后3秒说一句最想对Ta说的话。如果Ta回应了你的那句话,那他是一定很爱你。”
这句话虽是玩笑,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毕竟能够花费一分钟时间听完语音的,除非是在乎自己的人,不然一般人很难有耐心听下去。
情侣之间用语音对话,虽然好似对方就在身边,可是不知你们是否想过,和打电话甚至见面畅谈相比,语音是不是显得有一丝丝的距离感?
前两天就有个读者和我抱怨:“我男友就是这么一个爱发语音的人,虽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确实很亲切,可我觉得我跟他的距离反而更远了。”
仔细想一下,的确如此。
如果你们双方都用语音进行对话,假设对方发来一条20秒的语音,你听完对方语音需要花费20秒,假设你回复对方也需要花费20秒,那对方听完你的语音也需要花费20秒……
掰手指计算一下你们的对话时差,相隔了40秒钟,而且还完全排除了思考如何回复、没及时看到消息、网络延迟、没听清楚语音重来一遍等等情况。
而打电话,你们的对话时差,除去大脑反应的时间,仅仅为1秒钟。
效率的高低,久而久之真的会造成一定的距离感,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星球的人,隔着时空对话,隔着一定的时间差。
渐渐地你发现你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以为语音可以拉近你们之间的鸿沟,却反倒成了罪魁祸首。
所以,与其有发语音的时间,不如打个电话吧,和语音相比,实时通话的感觉或许更好吧。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问了下公司的小伙伴们,对爱发语音的人怎么看,于是收到了一堆吐槽:
“自从有了微信语音,让我充分认识到一分钟有多漫长!”
“每次看到一堆语音发过来,脑袋都快炸了,听的时候不小心中断了或者是忘记了什么信息,还得从头再来。”
“最可气的是,往往只能回复他最后一段语音的内容,可他却反过来质问我,到底有没有听清楚他说的话。”
“我朋友连个‘哦’字都要用语音讲。”
……
你看,发语音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不便和说不出口的无奈。
其实大家都很忙,忙着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忙着让自己过得舒坦。
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时待命,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洗耳恭听,与其说不发语音不让别人难堪,不如说怎样发语音才显得礼貌。
分享下我自己的总结:简单的话可以语音说,具体的话一定要文字说,重要的话那不如就电话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