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被两个孩子戳心了。
我的泪点不低,但看孩子们说的话,眼泪掉了一遍又一遍。
《少年说》里,二年级的女孩欧阳霜榕,心愿是想要爸爸妈妈陪她过个生日。
她说:「我印象中,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陪我过过生日,我看见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陪着过生日时,我很难过。」
她自问自答:
爸爸妈妈,你们会回来吗?
你们不会回来吧!
看着她失落的、受伤的小眼神,我的眼泪忍不住「啪」地掉了下来。
1709班的叶欣雨,自从爸爸妈妈开了超市,就很少在乎她的感受。
她刚说出「你们一门心思全在工作上」,就开始流泪了。
在孩子的哭声中,听到她的委屈:
一个月我能见你们几回啊?这次家长会,别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来了,你们又是因为工作,又没有来。
你们能不能多关心我啊?赚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孩子成长,就如花朵的绽放,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而且这个花期不可逆。
即使给孩子再好的环境,没有陪伴,孩子的内心就是一座「孤城」。
我们小区有一户人家,夫妻二人在广州打拼了好几年。
他们拿着积蓄,回到南昌,火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可是,还没决定要孩子的他们,竟偶然发现:妻子意外怀孕了。
在这关键时刻,为了不影响公司运营,全家商量决定,保留孩子,并且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双方父母。
孩子出生以后,夫妻俩便一门心思用在了打理公司上,孩子就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轮流照顾。
但他们很舍得为孩子的教育花钱,2岁开始,就上蒙氏启蒙班、英语启蒙班、国学班,一年下来,花费好几万。
图片来源:《现在去见你》
每次回家看孩子,他们都觉得孩子很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非得吵着要爸爸妈妈。
去年孩子幼升小,他们计划让孩子上民办小学。然而,面试时,老师以孩子有社交障碍为由,拒收了。
老师的话,简直是晴天霹雳。
他们一直以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就够了,却从没想过,忽略对孩子的陪伴,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常常走进「金钱大于陪伴」的死胡同,认为只有我挣更多的钱,才能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资源,才可以花昂贵的学费,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
可孩子的成长现实告诫我们:舍得为孩子花钱,不如舍得为孩子花时间。对于孩子来说,后者要重要得多。
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孩子的成长不会等我们。
心理学家鲍尔比曾提出一个著名的依恋理论,关于「早期与父母的依恋如何塑造余生的人际关系」。
换言之,父母恰当的陪伴,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鲍尔比注意到,婴儿出生时,生存技能极其有限,要多年以后才能获得一定的自理和独立能力。
婴儿需要通过与父母产生紧密的依恋来确保自己能生存下来。尤其在孩子的早期发展中,孩子依靠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可以探索环境和学习。
而能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父母及时有效地回应孩子的不断变化。
有心理学家指出:
0~7岁期间,如果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亲)有一段显著的分离时间,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亲子中断」创伤。
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内心封闭、长大后难以跟其他人建立信任的关系,哪怕是亲密的伴侣。
陪伴的重点不是「陪」,而是「伴」
昨天带孩子们去游乐场玩,有一4岁左右的男孩,在游乐设施中间跑来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爸爸,你看我呀,快看我呀!」
爸爸坐在场边的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心思完全沉迷于手机。
男孩以为是爸爸没听见,又跑到爸爸面前大喊:「爸爸你看我呀,看我玩呀!」
结果爸爸一抬头就不耐烦:
我陪着你就行了,你玩你的可以吗?
其实,父母坐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玩玩具、玩游戏,或者陪孩子看电视,都算不上陪伴,因为没有互动和交流。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
一起玩游戏,一起搭积木,一起画画,一起做手工,遇到小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
即使不在身边,孩子也不能「缺爱」
因为生计,表弟和弟媳长期不能在孩子身边,一家三口「分居」三地。
表弟远在东北,弟媳在成都工作,孩子3岁,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
弟媳偶尔会跟我抱怨,「现在的样子真的不像是一个家啊!」
不过好在孩子过得快乐。这都得益于他们独特的陪伴。
表弟会在每晚8点半准时和孩子视频,给他讲故事,远程哄睡。
弟媳每周回一次家,陪孩子聊感想,做好吃的饭菜。走时会亲亲他,告诉他,想妈妈的时候就画一幅画,「宝贝,等你画够5张,妈妈就回来了。」
他们会把爱写成日记,在孩子说想念的时候,念给孩子听。满满的仪式感,也给了孩子莫大的幸福。
表弟说,有时想孩子会想到哭,但每天能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知道他很快乐,就值了。
孩子,很抱歉,
爸爸妈妈因为工作,
不能时刻陪在你身边。
背起砖头就抱不动你,
放下砖头就养不起你。
请你原谅我们。
也许,等孩子长大就懂了。
陪伴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
还记得《妈妈是超人3》中,黄圣依的儿子安迪戳心的回答:
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感到孤单吗?
不孤单。我习惯了。
真让人心酸。
黄圣依愧疚地跟他说「对不起」,并决定重新走进儿子的生活,一点点走进儿子的心。
她想跟儿子多一点独处的时间,更好地了解彼此。
为了儿子,她开启了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生火做饭,给儿子做他喜欢的煮鸡蛋和西红柿蛋汤。
第一次做农活,戴着沾满泥巴的手套,跟儿子一起拔萝卜。
她还一次次近乎讨好地给儿子夹菜,吃儿子咬过一口的草莓。一次次撒娇幼稚地问儿子:「我做的饭好吃吗」「你爱我吗?」
摘草莓的时候,还跟儿子一起比试谁摘的草莓更大。
常跟孩子交流和沟通,会让孩子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并在这种被需要和被尊重的基础上去靠近妈妈。
节目的最后,安迪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抱住妈妈跟妈妈撒娇,亲昵地喊妈妈「小笨蛋」,大声地说出「我很爱我的妈妈」,言语中满是对妈妈的亲昵和爱。
陪伴打开了安迪的心,愿意让妈妈走进他的生活。
父母一点点靠近孩子的模样,孩子是会认真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陪伴,不拘泥于时间的长短,也不限制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就是儿女的天堂。
英国儿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罗派克教授说:「育儿,就是父母陪孩子一起长大。因为在孩子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没有人比父母更懂孩子的需要。」
孩子是投奔父母而来,在孩子心中,父母就是全世界。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这不可两全的难题,不该由孩子来解。
父母多做一点,孩子得到的爱就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