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爱婚姻家庭网新版上线
  •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微信 > 恋爱婚姻家庭微信 >
  • “最佳生育年龄”?呵呵

  • 发表于:2019-08-01来 源:未知作 者:admin 阅读数:
  • 本文来自周刊君大家族 有意思报告 (ID: youyisi_cn) 生小孩是因为发自内心的
       

    本文来自周刊君大家族 有意思报告

    (ID:youyisi_cn)

     

    “生小孩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欢,而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

     

    近日,#大S生育观#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年轻人强烈共鸣。

     

     

    对于要不要生小孩这件事,我们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趁年轻生孩子好”、“早点生孩子爸妈给带”、“生完孩子再专心拼事业”、“孩子是家庭的根基”……

     

    当你年过三十,在北京上海拿着大几十万的年薪,小日子过得悠闲自得,在老家却早已成为亲戚眼中的剩女。过年的饭桌上,永远有人操心:赶紧找对象啊,越大越不好找啦!结婚了赶紧要孩子,过了35就生不了啦!

     

    假如你对这一切置之不理,换来的一定是“不行去医院调理调理”的人生建议。

     

    “最佳生育年龄”

     

    30岁前生孩子——当代年轻人要拥有“完美人生”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

     

    生日这天,刘潇潇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3开头的第一年,爸妈对我的祝福是——早点生孩子。”她的文字后边,是一连串呵呵表情。

     

    18岁考上985,22岁本科毕业,25岁研究生毕业,27岁结婚,刘潇潇的生活刚刚步入正轨就到了奔三的年纪。“生”or“升”,成了摆在刘潇潇面前最大的难题。

     

    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35岁以上高龄妇女生育,发生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出生缺陷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可能影响妇女和子代健康。

     

    我国民间素有“超过35岁生的娃没有年轻时生的健康”、“生孩子越早越好”的说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此产生质疑。

     

    在知乎“最佳生育年龄的说法是否正确”的话题中,有专家指出:

     

    在讨论“最佳生育年龄”时,只是一个概率上的“最佳”

     

    我国现在普遍建议的“最佳生育年龄”是以妇产科操作为基准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从受孕、难产发生率、婴儿存活率这些方面来综合评估的结论。

     

    而这些并发症的风险都是以“千分之”为基础的。即使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出现任意一种并发症的概率,也没有超过30%;而就算是风险最低的年龄组,也有超过18%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最佳”和“非最佳”相比,优势可能没有想象那么明显。

     

    曾经有一项研究,对全美2009年700多万住院人口统计,列出了孕产妇相关并发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Maternal age and risk of labor and delivery complications

     

    这里的横轴是不同年龄段,纵轴是每1000人的发病人数。可以看出来,大体成一个“U”形曲线,两头高中间低。

     

    也就是说,年龄很大和年龄很小,都会风险增高,而某个中间段的年龄,发生风险的概率相对最低。

     

    相反,早生育也不是想象中那样处处完美。

     

    现代妇产科学指出,女性晚婚晚育有利于生殖系统健康,推迟初次性生活和推迟初次生育,可以极大地减少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率。

     

    一个刚毕业的女生,虽然身体机能好,但心理准备却是几乎完全空白的状态。别说生育,她可能连性生活的安全都难以保证。

     

    尤其在我们国家,很多男性的卫生习惯和性知识非常缺乏,女性在性生活中受到伤害的隐患远远大于你的想象。

     

    国外研究发现,相比年轻人,30岁以上的女性生育并不会对自身造成多大伤害,反而会对健康和寿命有益。

     

    在“生育如何影响女性健康程度”的研究中,科学家对一批45-95岁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自述在中年、老年感到十分健康,且没有慢性长期疾病的女性,拥有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平均是34岁。

     

    美国科学研究发现,生育年龄越大,寿命越长。 科学家邀请462名女性参与调查,其中311名女性寿命较长。调查结果发现,与29岁之前完成生育的女性相比,33岁以后生育的女性寿命达到95岁的几率是前者的2倍。

     

    那为什么临床确实有“高龄产妇”胎儿流产、早产以及畸形率明显升高的说法呢?

     

    那是因为我国有老夫少妻的传统,高龄产妇的老公往往年龄更大。英国《每日邮报》指出,97%的基因突变都是因为父亲的年龄导致,母亲的年龄则完全没有影响一名40岁父亲的子女拥有潜在破坏性基因突变几率是一名20岁父亲的子女的2.5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很多传统生育风险都可以通过孕期保健进行规避。

     

    数据显示,高龄产妇在健康的维护和产检方面的重视,可使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一半以上。

     

    《孕期保健对高龄产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即便是21-三体综合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医生不再使用以年龄为基础的评估体系转而采用一种更新的无创产前检查,利用漂浮在母亲血液中的胎盘细胞来检查胎儿有无染色体异常。

     

    甚至有专家提出“对不吸烟、血压血糖正常的妇女,40岁以前都不划为高龄”的意见。

     

    因此,抛开经济条件、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因素,只以生理上的“最佳生育年龄”来要挟女性生育就是耍流氓。

     

    生和育是两件事

     

    事实上,很多老人把“谁不是一边上班一边把娃养大,怎么到你这就那么矫情”挂在嘴边,是对女性和孩子极度不负责。

     

    生和育是两件事。

     

    一个25岁的职场新手,刚工作就怀了孕,这意味着她的工资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她的父母还没有退休,她和老公还是两个没玩够的“孩子”。一下投入到育儿的行列,谁带孩子、谁赚钱、谁做家务……一大堆现实问题堆在眼前。

     

    国外给“一个孩子让两个年轻人陷入困境”的情形起了个名字叫——mommytax(妈妈税)

     

     

    哥本哈根商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25岁及之前生育的话,基本不会再有机会赶上不生育的女性所获得的收入,而35岁之后生育则影响不大。

     

    有人说:这个社会需要的妈妈,是既能站着把钱赚了,又能站着把娃带了,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

     

    “妈妈是超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女性的绑架。

     

    女性的黄金就业年龄是22-35岁。在这13年内,怀孕+产假+哺乳假,至少有两年时间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即便是孩子不需要哺乳了,随之而来的是早教、幼儿园、小学……无尽的操心。

     

    姚晨曾在一次节目中谈到生育对于女人事业的影响:

     

     

    “事业和家庭是无法兼顾的。

     

    工作时,你根本无暇顾及家中幼小的孩子;

     

    而在家中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时,却是无法工作的。

     

    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母亲;

     

    如果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这不算一份职业……”

     

    职场从来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更优待你,时间也不会因为你要生孩子养孩子等等你。

     

    等你拖着个娃娃,多年奋斗换来的文凭因“太麻烦”而被众多用人单位婉拒时,你才发现:一旦职场受阻,就难以从头再来。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国平均3.5名在职人员承担1位退休者的养老金,而更为合理的数据应该是7.3人支持一个老人。在此背景下,女性不工作是种奢求。每一个选择生育的妇女就必须面对“抱起砖就无法抱你,放下砖就无法养你”的残酷现实。

     

    ……

     

    进步的社会,生育应该是一种主动选择。

     

    在我们倡导女性独立的今天,也应该理解,独立女性人生最重要排行榜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养育孩子是作为父母的责任,我们的出生并不是为了报恩,我们生育后代也绝不是一种任务。

     

    准备好了,带着爱带他到这个世界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那些动辄就吓唬你“岁数大了生孩子不好”的人,告诉他一句话:人最大的养生秘笈就是——不管闲事。

     

    参考资料:

    田吉顺,谢苇,陈琳,《最佳生育年龄是否正确?》,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93325

    陈霞,许剑.孕期保健对高龄产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04):536-538.

    推荐阅读
    
  •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 邮编:230001
    E-mail:lian1986@lian1986.com
  • Copyright © 2003-2015 www.lian198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178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