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章子怡成为《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嘉宾,对粉丝来说,本是一件好事:国际章走下女神圣坛,有机会与人产生更多情感连接。
可没想到,这个消息直接导致她本人的贴吧吧主脱粉。
吧主说:
反对她和谁在一起,人家孩子都那么大了;
反对接拍《演员的诞生》,她接了;
反对出演《我就是演员》,她演了;
这回居然又接了不知名的(指《妻子的浪漫旅行》)综艺。
感觉与自己完全不匹配,完全两路人,再继续粉下去没意思,所以“到此为止”。
看完哑然失笑,粉丝爱之深可以理解,但爱到想要控制明星的人生,认为“她应该按照我的规划来活”,是不是手伸得有点太长了?
但事实上,这可以说是粉丝界的常态。
明星一路走来,难免经历诋毁、质疑、谩骂。
在这位粉丝眼里,她希望章子怡活成一个只为艺术献身的“女神”,活成像她演的角色那样脱俗,可她偏偏要嫁摇滚男星,要上综艺,还要演网络小说大女主。
这太“堕落”了,一点也不艺术。
但章子怡这种在娱乐圈的浮浮沉沉中,锻炼出一颗强大内心的人,早已经知道——我是一个演员,但我也是一个人。选择以怎样的姿态生活,是我自己的事。
而这些从她30岁以后的人生选择里,越来越发现,比起当年一门心思挤进好莱坞上流社会的“国际章”,如今的她更享受做“章子怡”,连微博也是越来越有“人情味”。
她已经放下了要跟谁来证明自己的执念,日渐松弛。
对十二来说也是一样,也有很多人说,你一个作家,做公号、做团购,也是在不务正业,但对我来说,写书是我高兴做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好用的东西一样也是我高兴做的事。
我并不需要为了证明“我是一个高级的作家”,就去扮演一个他人想要看到的我,那样活着太累了。
其实,对他人有这种期望和要求的人,自己又何尝不累呢?
一个人的前半生,都难免会“斗气”,要活给父母看,要活给前男友看,甚至,要活给前同事看。
咬着牙拼命的奔跑,证明自己我可以,你们不要小看我,有一天我会让你们都后悔曾经那样对我。
而后呢?总有一天会发现,其实生活是自己的。
孙莉无疑深深知道这一点。
近日,她发出一条微博:小时候最不喜欢专业课,一到上课时间就想着怎么偷懒,没曾想到了40岁,突然迷上了跳舞。
上传的视频里,孙莉动作优美而流畅,网友直呼“太牛了”。
孙莉当年讨厌的是跳舞吗?她讨厌的可能是被束缚,可能是练功的枯燥,所以她反而没有机会去真实的感受:舞蹈时的愉悦。
反倒是年岁渐长,在找回自我的过程中,也慢慢地找回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或许心怀向往,必会左思右想:我的年纪这么大了,还要去向年轻教练学习,会不会遭人耻笑?我如果做得不好挨训或者被纠正,那该多丢脸!
不管孙莉有没有过类似的心理挣扎,我们看到她活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姿态,这是属于她个人的狂欢。
她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她只是活在当下,听从自己内心的渴望,并且希望与他人分享:生命很长,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你敢于去想,敢于去尝试。
唯有喜欢自己,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真正地“看见”自己内心最原始的渴望,能够摈弃脑中否定的声音,想方设法地活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我们进行塑形,我们就像一棵被修枝剪丫的盆栽。
在长大的过程中,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小仓鼠,四处奔突,四处闯祸,四面受阻。
长大后,我们被磨得失去棱角和个性,童年那些盖棺定论的评价,早已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最强背景音。
只有少数人鼓起勇气去尝试说——父母说的、老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我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们说我不美,我就真的只能丑吗?
他们说我不聪明,干什么都不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他们说我性格不好,没人会喜欢这样的人,他们说的不对,他们根本不了解我!
事实上,人的后半生,只要你有勇气,只要你身体健康,你还有很多很多的机会,去弥补自己,去实现愿望。
不管那些愿望,在其他人眼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同事在30岁时,突然特别想弹钢琴,做梦都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钢琴。
她脑中的小人儿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你不要头脑发热,你能坚持多久呢?”
老公也说,“学钢琴做什么?是能锻炼身体还是提升生活品质?有那精力还不如多陪陪娃,研究研究厨艺,提升提升业务能力。我看你不过是一时头脑发热。”
她本来就不自信,老公又不支持,轻易就放弃了。可是多年来,每每想起,内心总会涌起莫名的愤怒。
后来通过多年的内心成长,她终于在前两天下定决心,给自己请下最好的钢琴老师。
她说:年纪越大越明白, 在做选择的时候,最难说服的不是别人,而是惯于取悦他人的那个自己。
一旦自己心有所定,别人根本无法影响。
章子怡依照自己内心的判断,嫁给了汪峰,并未成为粉丝担心的“受害者”,反而乐在其中。
孙莉根据自己的直觉,选择全职太太和40岁跳舞,照样活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事学钢琴,虽经历纠结的心路历程,但最终从自我否定和他人判断中抽身而出,成全自己。
有人问陈果:“自己喜欢自己和别人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
她说:“如果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自己喜欢自己更重要。”
如果我们做出其他人希望做出的选择,结果很可能是,自己不喜欢自己,别人也未必真的满意。
如果尊重自己的意愿,即使结果不如人意,但起码不会后悔,不必埋怨,这一次自己独立做选择,下一次就会懂得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有人以为不顾及别人想法,敢于自我做选择就是自恋,唯我独尊。
事实恰恰相反。
敢于听从内心,悦纳自己的人,内心足够圆融,才会真正地尊重他人,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可以欣赏不同的活法,懂得守住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菲茨杰拉德说: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听从自己内心,和完成责任,这两个观念,有时候会冲突,但不是不能平衡的。
很多时候,看起来芝麻大的小事,却是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大事。
老公说,孩子都有了,你这张老脸,就别折腾了。你是听从他的,还是坚持自己的?
同事说,都30几岁了,怎么还好意思穿粉色?你是要让他高兴,还是让自己高兴?
婆婆说,女人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老公孩子,工作干不干无所谓。其实,不管你选择什么,反正她都没有好脸色,不如听自己都好了。
嘴长在他人身上,他们怎么说,你管不住。但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人生,恐怕你会在心里骂自己一千遍:怎么这么怂。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别人有评论的自由。
再说一句扎心的大实话,那个能陪你到老的人,不是你老公,也不是你同事、婆婆,而是你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