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毫无疑问,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未来。然而,大部分的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教育发愁。
那么,究竟怎么教育孩子才好呢?其实古今中外的这些名人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
1、司马光:勤俭是美德
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著有名作《资治通鉴》,更曾屡居高位。然而,他的生活却十分随意,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原则。
相传有一次,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担当助手,还让自己的儿子司马康也来帮忙。
然而,司马康在翻书写字时却习惯性地用手指甲抓书页,有时候便不小心把纸张弄破了。这一幕又恰好被司马光看到,不免有些生气。
在他看来,纸张得来十分不易,不可以随意铺张浪费,很多都是可以重复利用。自此他叮嘱孩子作为读书人更应该好好爱惜书籍。甚至让孩子在以后读书前,都先把书桌擦干将,垫上桌布,以免弄脏;翻书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
平时,他也常对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让儿子认识到作风俭朴的重要性,他更以家书的体裁写了论俭约的文章。而在他的教育下,司马康从小便以俭朴自律。
2、鲁迅:尊重并理解孩子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鲁迅显然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在他看来,尊重并理解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热爱。
这从他给孩子取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据说在许广平将孩子生下不久后,鲁迅就问她有没有想好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许广平回答说还没想好。这时,鲁迅说:“就叫他海婴吧,这名字不会雷同,翻译起来也简单。如果以后他长大了不高兴这个名字,自己随便改过也可以,这个就暂时用用也行。”
又有一次,鲁迅从饭店里买了几个菜,请客人们吃饭。有一盘鱼丸子,客人吃了都说挺新鲜的,好吃。可是,海婴却一个劲地摇头说不新鲜。于是,大家都说海婴在瞎嚷嚷,净挑剔。
突然,趁别人一个不注意,鲁迅就把海婴碗里的鱼丸子夹起来尝了尝。“果然是不新鲜!”话音一落,客人们都惊讶地看着他。这时,鲁迅十分肯定地说:“海婴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大人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由于鲁迅对海婴的教育从不设限,甚至愿意把他当做小大人看待,这使得海婴从小就可以自由成长,尽情发挥,长大后也成为了有用之才。
3、杨澜: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著名的央视主持人杨澜一向事业繁忙,可谓一个“空中飞人”。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是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甚至还在儿子八岁之前陪着他游历了15个国家。而这一切都源于她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陪伴。
“面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马虎、不敷衍”,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据说在每次出差前,都会详细地告诉两个孩子:妈妈去哪里,去多久,什么时候回家等等。回到家中,即使她再忙再累,也会抽出时间去和孩子交流,认真仔细地听他们说话。
每当跟孩子们在一起时,杨澜便会完全地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跟他们玩拼图,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玩闹。有时候也会陪他们一起看电视,玩孩子喜欢的体育项目等等。
在她的用心陪伴下,两个孩子也把妈妈的辛苦和关爱看在眼里,因此特别爱重妈妈,体谅妈妈。
4、马克思:培养孩子的心灵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马克思十分喜欢自己的孩子。在他看来,丰富孩子的心灵更重要。
在平时,他经常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比如《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尼伯龙根之歌》等等。每个故事他都会耐心地给孩子们念几遍。甚至常常给孩子们背诵莎士比亚剧本的台词。日子久了,这些精辟生动的语句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心里。
有一次,一连几个月,他都在给孩子们讲自己编得一个魔术家汉斯·勒库尔的故事。他希望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更多生活的道理,并给孩子带来快乐。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以后,马克思便经常教她们读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和背一些诗篇。他也经常给她们读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小说,并认真地和她们一起讨论这些书籍。
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都很看重内在的修养。家庭氛围也十分融洽。
5、居里夫人:了解孩子才能培养孩子
居里夫人的一生为科学做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在教育子女上也十分成功。她注重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挖掘出孩子的优点,而这首先得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通过许久的观察,居里夫人发现大女儿伊伦娜在性格上比较胆小、害羞,甚至还怕黑、怕打雷、怕贼等等。
于是,她便常常在家里举办儿童宴会,让女儿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想借此来锻炼她的胆量;经常带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让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打雷的时候告诉她雷是怎样形成的,并不准她把头埋在被窝里......
经过一系列地锻炼,伊伦娜果真变得勇敢、不畏艰险。之后,她曾代替男子冒着危险区抢收麦子,还和居里夫人一起带着X光机上前线服务,甚至在第一次去波兰旅行时也表现的十分大胆。
6、奥巴马:给孩子立家规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十分注重家庭传统和规矩,严格要求孩子严厉执行。
曾经他就给自己的两个孩子10岁的玛莉亚和7岁的萨莎,制定了几条看似简单,但操作性极强的家规。
比如,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不准追星、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保持玩具房的干净、一定要铺床、不能无理地抱怨或取笑等等。
在他看来,给孩子立规矩不仅很有必要,还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听从父母的意见。
关于教育孩子,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方法。然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必定教出不同的孩子。
与其固守己见,不如多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长处,也许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