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写了一篇关于金钱观方面的文章,《妈妈会不会花钱,孩子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微信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其中一位朋友的留言最让我心疼。她说: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努力克制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就是仅有的一个玩具娃娃和一本连环画的拥有,也是伴随着不愉快的回忆——玩具娃娃是在柜台前伴随着我的死皮赖脸,和母亲的阴郁脸色中得到的;连环画是在某一次开学前,父亲返回外地单位,又一次留下我在祖母身边时得到的(小时候的我是留守儿童,兄妹跟着父母,我在老家跟着祖母)。记忆中,好似物质的拥有,并没有幸福的感受。后来,在孩子的教育上,我竟经常不由自主地把童年的印记映照出来。”
都说童年是人生的底色,一个人的童年如果总是伴随着匮乏与克制,成年后回忆起来总是不快和委屈,将是多少遗憾的一件事。
成长,是一个伴随着遗忘的过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记住自己从婴儿到成年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是怎样度过和发生的。但是总有些经典的时刻会成为记忆里永恒的片段,这些片段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带给这个人温暖的慰藉或是锋利的一击。
孩子们会记住,那些他们有别样体验的时刻
曾跟一位朋友聊儿时快乐的体验,他说起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5岁,跟父亲住在乡下的时候。
那时的夏天,早上经常能看到很多金龟子。因为是害虫,顽皮的小男孩们娱乐项目之一就是一脚把金龟子踩扁。可是他因为年纪小,总是被院子里其他孩子抢了先,为此他总是不开心。后来有一天上午,他爸爸就把他带到不远地方的一个小山坡上,让他在一个地方等着。他爸爸在山坡上用力的摇一棵树,树上的金龟子就像雨一样被摇落下来,虽然有些在落地过程中飞了,但更多的是落在地上。
5岁的他,就开心的到处捡金龟子,疯玩儿了好久好久。虽然这些金龟子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但是父亲为他而造的那场闪着光的“金龟子雨”,一直被他认为是童年里,最美最幸福的场景之一。
很多父母都认为,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一定需要很多钱,但其实真的未必,孩子们对物质的需求,远比我们成年人要低。孩子们更喜欢惊喜,孩子们也更喜欢体验。就算同等的资金预算,给孩子提供一些诸如去游乐场玩儿、去旅行、去看童话剧这些特别的体验,可能远比给孩子买昂贵的物质要更让孩子体会到幸福。
孩子们会记住,你与伴侣相处的时刻
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原生家庭的烙印。通常来说,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孩子对感情的态度和择偶的标准。前阵子电视剧《欢乐颂》在热播,有些细节让人觉得很真实。曲筱绡明明是个家产过亿,美貌乐观的富二代,但是在赵医生面前,却总是一副患得患失,步步为营的样子。
赵医生想把她介绍给自己的母亲,可是她几次推脱,好不容易见了一面,曲筱绡也是坐立不安,感到自己被针对。最后还在分别的时候,故意拨通赵医生的手机,偷听赵医生跟母亲说话的内容。这些时刻自我保护的心思,这些对最爱的人也处处提防的手腕,跟曲筱绡的父母简直如出一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之间坦诚相待,相濡以沫,孩子就知道真诚待人,有商有量;如果父母之间拳脚相加,互相诋毁,孩子容易暴躁易怒,偏激执拗;如果父母之间彼此算计,冷漠疏远,孩子就会两边讨好,思虑重重。
父母相爱的家庭,孩子会记住的是跟父母一起围坐吃饭,嬉笑打闹的温馨场景。父母相互厌恶的家庭,孩子记住的是恐惧害怕,恨不得赶快逃离的悲哀感觉。天堂地狱,往往都在父母的一念之间。
孩子们会记住,那些充满仪式感的时刻
仪式感仿佛是最近几年才常被提起的词汇,但我们都经历过不少充满仪式感的时刻。
像过年的时候,再远的游子都会尽量赶回家,陪父母长辈吃上一桌团圆饭;像中秋佳节的时候,再忙再累,也会抬头仰望一会儿皎洁的明月;像端午的时候,无论爱不爱吃糯米,总是要买上那么几个粽子,才算安心。
去问一些父母辈的人,他们提起童年的时候,总会说起过年的新衣服或者某个节庆吃了什么好吃的。这些都是中国人特有的仪式感。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说仪式感在家庭中的作用:
“我相信家庭传统能给孩子们营造连贯的生活氛围,带给他们生活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在充满未知和变数的世界里保持本性”,“谁也不知道明年甚至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家庭传统像是里程碑和纪念碑,使得明天带有可预见性,使得我们的生活充实、有意义。”
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来设计属于自己和孩子的仪式。可以是每次给孩子买书,都专门为书籍包好精美的包装,让孩子自己拆开 ;可以是每次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先对做饭的人表示感谢;可以是每年孩子过生日的时候,都带孩子去拍一组全家的写真……
这些看似琐碎的仪式感,能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一份期盼和一份稳定。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份专属于他的,温暖的记忆。
孩子们会记住,你对他们做出评价的时刻
每个孩子,都非常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有时候父母给子女贴的那个标签,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沈阳市心里研究所曾对少年犯们做过调查,发现导致这群未成年的孩子们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童年时遭受的精神虐待。
少年犯们的父母,对孩子做出的评价基本都是负面的:一个16岁的少年说,自己父母在他12岁时就分开了,母亲每天骂他没用,说他是个废物。让他去死。还有一个少年说,自己父母从来都没有夸奖过自己,父母说自己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少年在带着手铐,回忆这些话的时候,依然忍不住流泪不止。
我们不能武断的说这些少年犯罪,完全是父母的责任,但是毋庸置疑,父母对孩子长期的否定和批评,一定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孩子的认知水平,远没达到成人的高度。他往往分不清哪些是父母给出的无心评价,哪些是父母的真心话。他们很可能会把我们一时心急的批评,当成是我们对他最终的看法,而陷入深深的委屈与自责中。
一个人最愚蠢的举动,莫过于对外人客气有礼,而把最坏的脾气和无遮拦的刀子嘴,留给我们最亲密的人。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那么请永远不要忽略孩子们优秀的那一面,多夸奖多鼓励多肯定,孩子们会感受到无限的幸福的。
孩子们会记住,你全身心陪伴他们的时刻
一个网友说他非常擅长一个叫做“凑24点”的游戏,随便抽4张扑克,根据扑克上的数字,利用加减乘除,让最终结果等于24。
这个技能是他父亲交给他的,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找一些小物品做筹码哄着他玩儿。最初他算出答案的过程总是相当的漫长,而父亲总是特别耐心的陪着他,等着他。
后来这个游戏成为父子间最重要的互动之一,一有空他就拉着爸爸玩儿,直到他运算技能突飞猛进,几乎可以几秒报出答案。这个记忆真的是很美好,不仅锻炼了思维的活跃性,更是父子间亲密愉快的时光。
孩子需要的陪伴,正是这样全身心的,充满爱意的陪伴。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一边指责孩子做的不好,一边陪孩子一边催促焦虑,这些都不算美好的记忆,也不算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真正不爱孩子的父母很少,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能留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也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童年回忆中,温暖的,优秀的父母。童年是人生的底色,是为孩子的童年涂上苍凉的灰色,还是涂上彩虹般绚烂的七彩,决定权就在你的手中,决定的时刻,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