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女儿去游乐园玩。三岁的她喜欢在那里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玩耍,仿佛那儿就是他们的小世界。
忽然间,一个男孩冲了过来,夺女儿手中的玩具,并狠狠地用手打了女儿的脸。为什么说是“狠狠地”,因为女儿的脸一下子就撇了过去。
女儿没有哭,她比我的反应更加决断和直接,她伸手在那个男孩的手臂上迅速还击了一下。
男孩子开始大哭,我和女儿站在原地。女儿还是会胆小,不停地往我身上凑。但她知道,我从来不随意批评她,犯错需要承担责任,女儿并不是主要的过错一方。
男孩撒泼打滚躺在地上。他的母亲跑了过来,抱着儿子问:“是不是妹妹打了你?”
男孩子自然忘了是自己伸手先打了我的女儿,只说“妹妹打我”。他的母亲一边斜着眼,一边恶狠狠地对我说:“你得让你女儿道歉。”
而她似乎并没有看到,我女儿脸上还有她儿子打的浅浅的掌印。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孩子的模样,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那种深刻的印记,是逃也逃不掉的。我想我有必要告诉她整件事情的过程:
一、你儿子先打了我女儿,而且打在脸上,你儿子手上的玩具就是从我女儿手上夺来的。
二、我女儿脸上还有你儿子打的手印,你可以仔细看。
三、你儿子向我女儿道歉的话,我女儿也可以向你儿子道歉。
那个家长斜了我一眼,抱着儿子就走。
女儿看起来很高兴,这个大大咧咧的孩子,第一次搂着我又亲又抱。我知道,女儿喜欢我的决定。
说真的,这些年看到很多“孩子伤害孩子”的新闻:
2015年,某小学生因为被同桌欺负,被各种侮辱,导致他神经衰弱,不敢上学,最后严重到一听说上学,就浑身发抖。
2015年,“高中女生遭同学轮番施暴,不敢吱声”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画面中,那个女生不断地被扇耳光,却一声不吭。
……
我一直觉得,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我始终认为,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而这一点,或许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就需要让他知道了。
我婆婆曾经问我,在别人打了女儿之后,我看到女儿冲过去还击,怎么不把她拉回来?
我说,我相信孩子的判断。孩子永远是爱憎分明的,会对爱她的人充满好感,也会对伤害她的人回击。这就是人最初也最珍贵的棱角。
我一直不赞成从前的教育方式,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因为被伤害后不反抗,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
所以,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让他们无处可攻;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太伤。
没有人可以照顾你一生,而你要学会爱自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