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份一份小小的爱心能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纯净,更美丽。
走进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繁华地带一条狭长的巷子,百余米路程引出一片荷花塘,“碧荷衬云淡,香藕润风清”。一道长廊曲径通幽,一群老人品茗下棋,悠然自得……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这里是淮南市桃园居老年公寓,它的创办人杨萍院长说:“当初我取‘桃园居’这个名字,就是想把这里建设成老人的世外桃源。此外,‘桃’在中国有长寿的寓意,也是希望老人在这里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自强者,天助之
1965年,杨萍出生在淮南市大通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均是水泥厂的职工。杨萍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5个孩子的职工家庭,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1982年,杨萍高考失利。当时大哥结婚,家里借了很多钱,她实在不想拖累父母,于是进了水泥厂劳动服务公司开的商店上班。
在商店工作时,杨萍没有放弃学习,她自学文化课,期待能有一天靠知识走出水泥厂,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淮南天一袜厂招聘,杨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通过应聘考试、培训,杨萍因表现优秀、待人真诚、做事勤快,被安排进袜厂的整理部,负责检验工作。整理部的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固定,杨萍因此可以在这里继续她的考试梦。
1990年,杨萍通过了成人自学考试的12门课程,顺利拿到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她也因此在全厂出了名,厂领导让她做团支部委员,负责厂里的宣传报道,还有同事请她到家里给孩子辅导功课。
这时,杨萍遇上了一个叫倪士纪的28岁男青年。一年后,两人走进结婚殿堂。次年,他们的儿子出世了。家,洋溢着欢笑与温馨。
半年后,丈夫单位破产,他下岗了。家里少了一份收入,迅速陷入困境。那段时间,杨萍到处做兼职。她卖过保险,帮私人袜厂做检验,还从袜厂批发袜子去卖……
丈夫在家一待就是两年多,多次找工作无果。想到以前自己在工作中接触过钢材,能不能学着做钢材生意呢?夫妻俩一沟通,觉得这条路可行。于是,杨萍从袜厂办了停薪留职,兼职也不做了,协助丈夫启动钢材生意。刚开始资金不够,他们就找亲戚朋友借钱。头两年,他们没有自己的公司,挂靠在别人的公司下做生意。后来,丈夫的钢材生意和挂靠的公司有了资金纠纷,两口子意识到总这样不是办法,得注册自己的公司。
2003年,夫妻俩拿出全部积蓄,又找朋友借了点资金,注册成立了淮南市博阳商贸有限公司。
因忙于事业,杨萍和丈夫都无暇细致地照顾孩子。但杨萍从不忽视对孩子的品格教育,有空就带儿子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一次,他们带着油、米、糕点去一个农村的敬老院看望老人。当杨萍把一份糕点送到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手上时,老人流泪了。杨萍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更多的老人。
可怎么帮助呢?捐助只是有限的,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心灵上的关爱才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杨萍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开一所老年公寓,让更多孤独的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依,得到社会的关爱。
有了这个想法,杨萍就开始实地考察。她考察了好几家敬老院,发现很多敬老院条件有限,老人们生活得不够舒适,这就更促使她把开老年公寓的想法变为现实。
当时,丈夫的公司运作得比较顺利,也赚了一些钱,资金上不是大问题。倪士纪家在淮南倪圩村有一处宅基地,2007年一家人盖了两幢四层楼的房子,一直闲置没用。杨萍于是和婆家人商量,想利用这房子办老年公寓,全家人都十分支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10年10月,首批投资150万元进行装修、注册的淮南桃园居老年公寓成立了。杨萍考虑再三,辞去了华联商厦的工作,专心经营桃园居。
刚开始,杨萍缺少老年公寓的管理经验,于是便通过网络搜索取经,可是这样远远不够。她很想去别的敬老院实地考察,又怕去一次两次并不能学到真本领。一天,她回家看望生病的父亲,向父亲倾诉自己的苦恼。说着说着,一个念头在她脑海里闪现,她对父亲说:“爸爸,我想送您去别的敬老院住一段时间,这样我就能利用看望你的机会去学习人家的护理和管理经验了。您看,行吗?”父亲一口答应:“爸年纪大了,还能为你做点事情,爸很高兴,有啥不行的!”于是,父亲真的到一家敬老院里住了一个月,杨萍也借此机会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
桃园居刚开业时,只招聘了4名员工,杨萍又请大哥大姐来这里帮忙。因为刚开业,名声不够,最初只住进了几位老人。杨萍就雇了几名大学生,利用周末去各个社区发宣传册。渐渐地,开始有人上门咨询。到了当年底,入住桃园居的老人达到20多位。
桃园居渐渐走上了正轨。杨萍既是院长,又是护理员,除了管理老年公寓,她还亲自照顾老人、值夜班看护。刚开始老人尿了、吐了,她因为缺少经验还会本能地犯呕,但她逼着自己多学多做,很快便得心应手了。杨萍说:“我作为院长,只有付出真心,凡事都带头去做,并且做好,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才能感染周围的同事,带动他们一起成长。”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桃园居每次在招聘员工时,杨萍都把“爱心”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她对员工说:“在老年公寓上班,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爱心事业。只有用心对待老人,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护理员。”在桃园居,逢年过节,员工们都会主动留下来照顾老人,因为他们知道,节日里的老人更需要关爱。
为了美化桃园居的环境,让老人们住得更舒适,杨萍请人用沙石将门前的路多次维修,并将门前原本脏乱的水塘重新改造成荷塘。2011年4月,她投资40多万元,在桃园居修建了一个近60米的T型竹艺长廊——颐寿廊。老人们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也可以三五人围在一起喝茶下棋。每次杨萍看到老人们悠闲自得的样子,内心都无比欣慰。
“桃园居”里故事多。杨萍和老人们在一起待的时间长了,彼此都有了深厚的感情。一次,一位岳姓老人看到杨萍忙前忙后一直没歇着,就喊杨萍:“闺女,你坐下来陪我说说话吧,我这会儿太无聊了。”杨萍知道,老人其实是想让她休息一会。每次杨萍出差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不能自理的老人房间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说话;五六十个不能自理的老人,杨萍都会耐心地和他们谈心,经常谈完一圈下来,需要三天时间。杨萍说:“有时候,我正在和这个床上的老人说话,只见旁边床上躺着的老人满眼期待地看着我,等着我过去。这种被信任、被挂念的感觉让我越发觉着肩上的责任重大,也越发觉得自己要更努力、更用心才好。”
对于新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规“子女不看望老人属违法”,杨萍感触太多了。她说:“有的子女送老人来桃园居,说老人喜欢无理取闹,我听到这样的话总是很心痛。当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总能包容你的种种不好;现在他们老了,希望得到子女的关爱,害怕被抛弃,所以才会‘无理取闹’,子女为什么就不能包容老人呢?老人年纪大了,就像孩子一样,子女应当用爱来回报他们。”
2011年2月,春节前,杨萍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杨萍无比悲伤,但她只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大哭一场。走出办公室,她依然笑着面对每一位老人——在她眼里心里,这些老人,也是她的亲人。
一次,杨萍向心理医生咨询老人的心理辅导问题,还没说几句,自己就动情地落泪了。医生很关心地对她说:“你知道吗?你患有抑郁症啊。”杨萍大吃一惊。医生告诉她,正因为她太专注于这份爱心事业,这份事业时刻牵动着她的神经,同时也影响到了她的情绪。医生建议她放松,对于悲惨的事情不要多想。此后,杨萍开始积极地调整心态,她告诉自己:有爱心,也要有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老人服务,同时也能带动桃园居积极向上的氛围。
善虽小,人皆可为
2012年,杨萍又投资建了两幢公寓楼。现在的桃园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管理及服务人员29人,已经入住了80多位老人;公寓内部设有单人间、夫妻间、多人间;房间宽敞,光线充足,装有全景电视监控,配有彩电、电话、广播、空调,每个床位均配有紧急呼叫系统;公寓设有老年活动室、理疗室、阅览室、麻将棋牌室、观鱼台、洗衣房、淋浴房等生活娱乐设施。
除了在硬件上舍得投入,在软件上,杨萍也针对老年服务的特点,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认真培训。首先,她自己于2012年5月去北京参加国家民政部举办的“全国养老护理员院长培训班”,并在同年7月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中级职称”;11月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高级职称”。其次,她招聘了很多下岗职工做护理员,并多次派员工到北京参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学习和培训,还买回养老护理教学示范片对护理员进行培训。有人对杨萍说:“你这么用心地培养员工,万一人家在你这学到了护理技术,跳槽不干了,你不是白花钱了?”杨萍笑着回答:“没事,只要他们还在做护理老人的事,在哪里都一样发挥作用,我随时都会支持他们。”
因为忙于桃园居的工作,杨萍疏于对家庭的照料。儿子高考那年,丈夫倪士纪暂停了生意上的事,专心陪读,也同时为杨萍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得她能专心工作。对此,杨萍内心十分温暖。
杨萍的老年公寓做大了,她的事迹多次被淮南电视台和《淮河早报》报道。2012年,桃园居被中国社会福利协会评为“会员单位”;2012年3月被淮南市人力资源部评为“淮南市创业实训基地”;2012年5月被淮南市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2013年3月被淮南市大通区双学双比竞赛小组评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013年4月被淮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敬老文明号”单位。
渐渐地,有不少人从外地专程赶来,考察桃园居,向杨萍请教办老年公寓的经验。杨萍真诚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办老年公寓是为了赚钱,我劝你们不要做,这就不是一份发财的事业。但如果你们是想为老人服务,我会把我所有的经验无偿地传授给你们。”
杨萍在经营老年公寓的同时,经常带领员工帮助周围困难群众。她还计划在大学校园内成立老年护理义工之家,在桃园居内设立培训中心,引导年轻人来老年公寓为老人做好事,陪老人谈心。杨萍说:“将来,等这些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可以自豪地对孩子们说起自己曾经的爱心举动,多么有意义啊!”
有一次,杨萍回到华联商厦看望以前的一个同事。已是华联商厦部门领导的同事兴奋地告诉杨萍:“受你的影响,现在我们也经常带领员工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有的同事因为有事没去成,还很遗憾,表示下次一定要参加。”杨萍听了很感动,也很欣慰。
不以善小而不为。杨萍相信,爱心的接力才刚刚开始,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份一份小小的爱心能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纯净,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