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以市文综状元的身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又被免试保送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系,还进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她曾先后任职于联合国总部战略传播司、世界银行总部……2012年,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杰出青年”称号;2014年,回国并创立独立媒体品牌——艾问传媒;2016年,荣登《福布斯》30岁以下亚洲领袖榜。
她就是黄山女孩艾诚。那么,如此闪耀的人生是如何炼成的呢?艾诚坦言:“如果说我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话,那就是勤奋,控制不住的勤奋。”
接受自己然后定义自己
1987年,艾诚出生于安徽黄山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景区。父亲是政府工作人员,母亲是当地园艺厂的工人。
艾诚的童年,无忧无虑,大多的时间都是在玩。在漫山遍野的梨树间,在田野里疯玩,艾诚可以很敏锐地知道哪个草可以吃,哪个果实不能吃,还可以吊两根绳子在山上睡觉。
那时,在艾诚的世界里,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少年宫,也不知道什么是时尚,什么是金融,艾诚只知道家里有一台收音机,收音机是她连接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工具。从那时候开始,艾诚就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果有机会的话,她也希望学习传播,因为,她想跟这个世界发生连接。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第17岁。
高考之后,艾诚以黄山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17岁之前,艾诚都没见过火车的样子。开学之前,艾诚第一次坐着火车,第一次来到北京首都,第一次看到了大学的模样,艾诚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进入大学不久,艾诚暗暗下定决心:凭自己的本事挣钱,减轻父母的负担。
艾诚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还在读大一时,艾诚就开始做家教,并成为一些商家的礼仪小姐。然后把挣来的钱用于学英语、旅游、拍纪录片……
读大二时,艾诚开始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有空时,艾诚就会去支教。支教时,艾诚发现一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心理存在不同的问题。艾诚觉得很难过,她把所见所闻写成了一个报告,还拍了一些纪录片。那时,白岩松正在征集一个社会调查征文大赛,艾诚把支教的一些见闻投了过去,谁知道却获得了最高奖。白岩松对艾诚的调查非常重视,还邀请她去中央电视台实习。回首过去,艾诚曾说:“什么是公益,公益就是当你有心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去行动,不要想回报,因为你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时光荏苒,艾诚的大学生活越来越精彩。实习期间,艾诚计划找个对口的单位,她在上网搜索时,网页上跳出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联系方式。艾诚没有多想,就将电话打了过去,对方一听是要找工作的,立即挂了电话。坚持不懈的艾诚又接连拨打了几次,对方终于拗不过她,只好告诉了艾诚一个邮箱地址让她投递简历。没想到几天后,真的有人打电话过来要她去面试。艾诚说:“我不要钱,你们让我在这里帮忙干活就好。”就这样,艾诚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实习工作。
艾诚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她每天过得不仅充实,而且还找了几份兼职,可以说在同学中间很早就实现了经济独立。打工后,艾诚才知道挣钱不易,她学会了理财,学会了精打细算。那时,艾诚要去一些单位面试,为了将自己打扮得体面些,面试的裙子和皮鞋,艾诚都是从学姐那里淘到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艾诚虽然不乱花钱,但遇到需要花钱的地方,她从不吝啬,比如拍纪录片,比如参加公益活动。每次放假回家,艾诚没有坐过一次飞机,大多选择的都是硬座。
眼前的困难,对于艾诚来说,都不是困难,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对话。
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艾诚不仅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学业更是出类拔萃。大四时,其他同学都在忙着考研,找工作。只有艾诚特别淡定,因为她早已被顺利保研至北京大学。
奋斗是一种信仰
为什么选择去北京大学读研呢?艾诚说:“这个理由不仅朴素,而且荒唐,我在大学期间的初恋是清华的男生,他来自山东潍坊。大四的时候,闹分手,我想无论如何也不能去清华,所以我就去了北京大学。”
一次,艾诚在采访北大副校长时,对方说的一句话,让艾诚记忆犹新——“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从这句话里,艾诚不仅感受到了生命的热情,还觉得自己应该有着更多的理想、使命和担当。
当艾诚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都尝试了个遍后,唯一没试的是媒体关系,巧合的是,联合国纽约总部在招聘发言人助理。
其具体的招聘条件是申请者为在读研究生,所读专业要和联合国的工作有关,而这两条艾诚都符合。艾诚果断地递交了申请,在面试中,艾诚展示了其高超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顺利通过了面试。
在联合国实习,听起来很了不起。然而,实习的第一天,艾诚就遭到了打击。原来,在联合国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领导让艾诚做会议记录。然而,很多发言人的语言,艾诚都听不懂,更别提记录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顿时袭上艾诚的心头。不服输的艾诚,不仅延长了实习期,更是利用一切闲暇的时间,恶补英语,储存词汇量,疯狂地听英语广播。艾诚的进步很大,英语水平迅速提高,就连一些领导都不敢相信艾诚的潜力如此之大。
虽然工作上的事情,让艾诚开始游刃有余,然而,与之相逆的是内心的日益失落。虽然联合国的工作比其他“金饭碗”含金量还要高,但是她要做的是媒体的创新和媒体政策的研究。
一番思索后,艾诚提出辞职,领导没有立刻同意,而是想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加以挽留:“你在美国待这么久,为什么不去哈佛看看呢,况且如果你对创新创业有研究,读书更要多一点。”
就这样,艾诚第一次去了哈佛大学,并被深深吸引,艾诚决定报考哈佛大学,然而她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考GRE。艾诚决定挑战自己,她静下心来埋头苦读。在面试时,主考官问艾诚:“你人性中最大的弱点是什么,10年后你做什么,你配得上做一个领导吗?”很多人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想展现一个更高级、更聪明的自己,艾诚只想展示真实和务实的自己。她说:“10年后,我一定致力于传媒的研究、创新创业和政策研究。”
等待录取期间,艾诚回国,正值筹办世博会,腾讯急需招聘一名既会英语,懂得新闻,又有国际视野的主持人。艾诚的人生经历以及学习经历,让她轻松地获得了这个职位。工作不久,喜讯传来,在艾诚的努力下,以及联合国纽约总部领导的推荐下,艾诚赢取了这个全球最难的考试,顺利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录取了。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艾诚进入世界银行工作。一次,艾诚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对话时,对方诚挚地对艾诚说:“我觉得你有与众不同的才华,你也非常地自信。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优秀品质分享给更多的人,你就会成为那个比自己要大得多的那个角色。”艾诚听了,感慨万千,也仿佛从迷茫中,找到了新的方向。
其实,那时的艾诚,不仅可以留在美国,也可以去英国工作,然而,艾诚却想要回国创业,她说:“很简单,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渴望了解这片土地,我渴望全身心地去参与国家的建设,我渴望看到这块土地上那些有意义事情的推进,有我一点点的参与,所以我就挑战了自己,拎着箱子什么都不懂地回到了中国……”
与万人对话
回国后,很多媒体平台向艾诚伸出了橄榄枝,她想:“为什么我不自己做节目,然后把版权卖给各个平台呢?我可以把音频卖给广播电台,把视频卖给卫视,把图片和文字卖给杂志和报纸等媒体。”就这样,艾问传媒诞生了。
艾问传媒的宗旨,就是“阅人无数,为你而问”,定位于“手机版人物新闻联播”, 秉承“有用、有趣、有料”的定位,洞察领袖智慧和情怀,探求成功人生背后的终极思考。同时号召并鼓励所有人通过“艾问”微信公众平台或微博参与互动,希望最犀利和最幽默的问题会被全世界听到。
艾诚觉得,自己对国内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太了解,她需要向中国大地上最有创业精神、最有创新的人群致敬。所以,就在这一年她找到了周鸿袆、马蔚华、俞敏洪等十个人物,他们分布在互联网、银行、教育等行业。为了做到与众不同,艾诚说:“每次采访前,我都会把每个人像一本传记一样地研读,希望问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比嘉宾提前知道答案。然后在这样的设计中,我才可以作为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为台下的观众也好,为可能传播的用户也好,挖掘出更多有用、有趣、有料的价值。”
十大顶级商界人物的陆续推出,让艾问得到了很多专家和网友的肯定。艾诚在冷静分析市场后认为,必须把这些人物的精华,用笔记录下来,并与更多的人分享,就这样,艾诚的新书《奋斗是一种信仰》出现了。
创业是艰辛的。一个曾经在艾问工作过的实习生说:“用女神形容她不太合适,她简直就是女金刚。”艾诚的工作节奏很快,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月主持了10场大型财经会议。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多人只关注那些上了新闻头条的人物,而忘了人的价值,是应该放在一生的长河里去评判。除了关注热点,还要关注在社会中被遗忘的新闻人物。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艾诚又做了一档节目,叫做“艾问·后来”,比如,北大卖猪肉的屠夫现在过得还好吗?西单女孩过得还好吗?汶川的地震英雄林浩还好吗?
很多人问艾诚,为什么开始做非财经的节目了?艾诚说:“艾问的财经人物故事,给了我们冷峻观察、犀利质疑的能力,但我们相信更重要的是转嫁这种能量,洞悉人性,去温暖人世间和你我一样平凡孤独的灵魂。”
付出就会有收获。2016年2月,艾诚收到了一封来自福布斯的邮件,她竟然成为了“福布斯30岁以下30位亚洲领袖人物”。收到这封邮件后,艾诚特别诧异,因为同时被提名的还有宁泽涛等,可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主播罢了,而且还是一个独立的女主播。
在一次分享演讲上,艾诚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谁,或者是想在哪个行业做出变革、创新,你要问自己,10年后,你所在的行业是什么样,1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0年后你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行业,以及适应那个竞争、适应那个淘汰,在未来的路上你一定不会落伍。温故固然重要,但是未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