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恋爱婚姻家庭网新版上线
  •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热点 >
  • 为什么中国的婆媳关系最难处?

  • 发表于:2014-11-03 阅读数:
  • 这年头,家庭的第一杀手是“第三者”;第二杀手差不多就属“婆媳战争”。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妻子和母亲,两个都是至亲的亲人,谁不高兴都会牵动全家人的神经。
       \ 文/柯云路

      不肯低头不一定是大男人
      这年头,家庭的第一杀手是“第三者”;第二杀手差不多就属“婆媳战争”。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妻子和母亲,两个都是至亲的亲人,谁不高兴都会牵动全家人的神经。
      这时特别需要冷静。夫妻从相识相恋到结婚并不容易,因此,两个人首先要学会彼此珍惜。
      接下来要说的是,相爱并不等于没有矛盾。
      在所有的伦理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亲情,是家庭关系中第一位的关系。
      但这个最重要的关系却由两个毫无血缘联系的人组成,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和问题。结婚时每个人身后都站着一大片“背景”——各自的兄弟姐妹父母亲属和朋友。这些亲情对婚姻的另一方可能完全是陌生人,但对自己而言,则带着从童年少年到成年的成长印迹,日积月累着他人不可想象的巨大力量。
      尊重这种亲情,并且理解这个力量,是夫妻和睦相处的必要前提。
      前面说过,妻子和母亲同为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但身为男人也要明白,这二人之间其实并无感情,妻子的出生和成长与自己的父母兄弟无任何联系。丈夫对自己父母的感情妻子至多只是理智上理解和尊重,不会有如丈夫一样的切身感受。所以,当小家的利益与大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第一要能够理性地对待,第二要能用聪明的方法化解。
      比如妻子对婆婆有所抱怨,最好的办法是不吭气,这时千万不可为母亲辩护。家庭中的事情本无是非,许多冲突只是情绪,情绪过去了,也就没事了。为母亲辩护的结果只能是火上浇油,让妻子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视,做丈夫的不心疼她,不站在她一边维护小家的利益。她的火气反而更多。
      此外,丈夫要懂得适当地示弱。遇事先把妻子放在前面,让她知道你最看重和她的关系,同时把自己的为难之处告诉她——总不能不孝顺父母吧?让她帮你想想办法。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多关心妻子的父母,以心换心。你对她的父母好了,她自然也愿意“回报”你。
       总之,夫妻之间闹矛盾了,要冷处理。冷处理并不等于冷战,不是针尖对麦芒。
      现在许多男人自称“妻管严”,对这现象也要分析。“妻管严”不一定是丈夫软弱,通常的女孩子都会有点小脾气,这种时候要会哄,会哄女孩也是男人的本事。不肯低头不一定是大男人。有力量的人其实不怕低头。
      《婚恋潜规则》一书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白头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结三次婚:
      第一次,是和这个人结婚。这指一眼看到的身高、相貌、学历、金钱、气质之类。
      第二次,是和对方的习惯结婚。因为对方的生活习惯完全有可能和你格格不入。一个小小的饮食习惯合不来都可能产生龃龉。至于起居、社交、工作、待人接物等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顽固天性,习性合不来,也会导致婚姻解体。
      第三次,是和对方的家庭结婚,这里指父母兄弟姐妹及更广大的家庭文化背景。多少对年轻夫妇因为与两边老人的关系摆不平而吵闹不休,最终导致感情破裂。与对方的家庭结婚,是指双方还要交换对父母的关心和责任。这一点处理不好,也不会有完美的婚姻。
       

      换位思考与量力而行
      公婆问题,是当儿媳的一大头疼问题。除了亲情关系的各种争夺摆不平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钱。
      由于双方父母的关系摆不平而致使婚姻出现问题的例子非常普遍,这甚至成为婚姻中仅次于婚外情的第二大杀手。不少夫妻因为处理不好这类事而大伤脑筋。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肯定会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婚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有将这种利害放在人生的天平上秤一秤,明白夫妻关系的重要,明白伤害对方父母可能造成的恶果,才知道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这样才能在遇到冲突时有所忍让,包括要咽下一点并不情愿的事情。
      妻子应该明白,即使是夫妻这样的亲密关系,对彼此对父母家人的情感仍可能是理解不到的。你理解不了他,他也可能理解不了你,人们往往只认同自己对父母亲人的情感。血缘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生命纽带,是因为从一粒受精卵到长大成人,父母付出的艰辛与心血是无可替代的亲情。父母在每个人心中不是虚幻的概念,那些在岁月累积中一天天一年年的呵护,汇成成年子女心中珍珠般成串的亲情故事。这些情感记忆是他人无法体会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道理。
      当我们有了自己孩子,肯定更能理解父母当年对我们的感情与付出。我们也一定希望回报父母。但同时要明白,在今天的社会,男人的回报心理更重。因为儿子常常从小承载了父母更多的期望。
      虽然要求妻子像丈夫一样在感情上亲近他的父母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丈夫父母没有亲手养育过妻子,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亲情。之所以能成为亲人,是因为丈夫这个纽带。然而,既然已经成为亲人,就要如亲人般相处。
      这里,换位思考是特别重要的,是双方沟通的前提。如果妻子能换位思考,想象一下自己就是从小长大的丈夫,她就能多少理解丈夫对父母的感情,内心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冲突,也就能够忍受一点小小的委屈了。
      有一首歌很流行,“常回家看看”。歌词里唱着,给父亲捶捶背揉揉腰,陪妈妈洗洗碗说说话,这大概指那些在生活上已获得相对保障的家庭。在广大农村,养儿防老仍然是难以革除的传统观念,虽然计划生育已实行多年,但没有儿子在许多农民心中仍是不可接受的事。这是因为相比于城市,农民的生活医疗保障至今并不完善,加之各种设施的落后,失去劳动力的老年人在很多方面必须仰仗于儿女的照顾。
      人们常说,嫁给一个人,意味着同时嫁给了这个家庭。与丈夫同甘共苦,也包括着对他身后整个家庭的接受。丈夫愿意回报父母是件好事。一个对父母都不愿意尽到责任的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更是不值得托付的。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除了从感情上接受丈夫的父母,夫妻俩在生活上也应做出合理安排。妻子要和老公商量好,怎样既满足他孝敬老人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让他理解三口小家的生存需要。对父母的照顾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 父亲眼中的严歌苓
  • 父亲最明白女儿的能量有多大。......
  • 推荐阅读
    
  •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 邮编:230001
    E-mail:lian1986@lian1986.com
  • Copyright © 2003-2015 www.lian198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17863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皖网文(2017)6078-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