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
利
同性恋的议题很难在银幕上展现,片中明显的女同性恋间的爱抚和亲吻也算前卫,那句“敢于面对”的台词也可以说是对同性恋变相的认同感,猎奇的镜头展示新鲜感十足。
弊
一直以来宁浩的电影都是一种直男电影,血气方刚、屌性十足,这次有对于同性恋问题的展示,也有关于兄弟基情的调侃,总之就是避掉了风格化,多了浅层次的多样化。
文艺女青年
利
一个单身的司机,一个刚离婚的屌丝男,踏上了寻求艳遇之路,与此同时,展现了另一条文艺女青年寻爱之旅,从叙事结构来说,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有以往宁浩多线叙事的做派,让人有可以期待的空间。
弊
还以为袁泉饰演的大龄文艺女青年最后会和黄渤在一起,结果最后莫名其妙地和不知名人士结婚了。这条线有点形同虚设,感觉就是为了让她承担起介绍大理风光的作用,而且喜感也有待加强。
小三
利
小三的话题总是能高度聚焦视线,并且也经久不衰,对于“小三”这一接地气名词的展现,能够让一个钟情惯了脏乱差的导演去描述一些具有烟火气息、带劲儿的情感关系,同时也感受到宁浩式探讨男女情感关系的视角——释放。
弊
小三的桥段从另一个层面说也是庸俗的技俩,一个80后被劈腿的人莫名其妙当了小三,这个本以为是笑点也是痛点的梗,就很一般地飘过了,自我情结的救赎不是引起共鸣的法宝。
风光片
利
《心花路放》最初的名字叫《玩命邂逅》,疯狂喜剧的片名,片子呈现的效果少了“玩命”,多了“邂逅”。大理作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洱海风光的展示,从视觉上就不弱。
弊
在以往宁浩的片子里,沙漠、隔壁都是宁浩标签,这次一下变成了软软的旅游胜地,不适感是一定存在的,洱海旁文艺小资的客栈,是很美 ,描述的那些游人中,多了插科打诨,少了真知灼见。
离婚
利
事件性在宁浩的叙事里很少集中化,多数都是属于既定风格下发散性的人物关系走向带动事件,《心花路放》以一个男人离婚后被动地选择上路追求艳遇开始,主题明显,就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
弊
人们对宁浩的期待远远不止看事件那么简单,他之前的片子也总是给人一种生活之外,情理之中之感,这次宁浩完整清晰地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的离婚事件,却被认为丢掉了以前的那个玩解构主义玩得很溜得宁浩。
片尾曲
利
歌曲情怀牌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很能代表电影意境,比如《黄金时代》请来罗大佑,《触不可及》请来王菲,移情总是有效的,应景。
弊
很有电视剧的感觉,以及流行歌曲的存在,就已经重建了一些,推倒了一些。ps.《黄金大劫案》的片尾曲是崔健唱的《迷失的季节》,《疯狂石头》的片尾曲是另类的不知名人士唱的《重庆仔》。
去大理
利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能勾起不少人内心的求释放感。在两个男人公路片感觉下寻偶的平行叙事下,另一条线展示的是在大理的游客生活,嬉皮vs纯情,反差感的节奏不差。
弊
去艳遇之地找爱情,就像很多人去酒吧寻找一夜情一样,那些情形都是可预设的,艳遇的猎奇感并没有在去大理这件事上得到“玩命邂逅”,形而上的释放。《去大理》还是一首歌呢,这歌词,不能说屌丝范儿也不 能说文艺范儿,就是口水歌范儿。
世界观
利
如果按照最初的片名《玩命邂逅》,此种世界观就是随性、胆大、拥抱世界、有释放精神、不惜代价、疯狂。现在名字叫《心花路放》,内敛许多,世界观也没有变,在路上的世界观在婚姻失败后得以建立,想想就很牛逼。
弊
似乎黄渤饰演的失婚男子并没有在寻找艳遇的路上得到真知,也没有重建感情的世界观,简单的观影愉悦感满足不了渴望深度读解宁浩影片的人群,黄渤不过是又从卖音响的道路上回到了歌手的创作道路上,这个回归,并不能说明什么啊!笑过还要记得住,实在考功力。
三陪女
利
三陪女的形象到底是个边缘化展现,《无人区》余男饰演的三陪女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喜感,谎话、大话连环展现,让看客被动地去发现边缘人物的生活轨迹、荒诞性十足,这次三陪女依旧被展现,风情犹在,意蕴另说。
弊
符号化的三陪女有很多搞笑的段子,少了原先的神秘感,审美上也变得既定化,东北大妞、性感服装,好笑、好玩却少了惊喜以及特殊身份人物的内涵,缺少人物的成长史。
人物
利
正常身份的社会中人的生活总是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民谣歌手+音响店老板,剧组送道具的司机、大龄剩女、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成为一部电影的主角去展开自己的故事,人物身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一部好电影的要素之一。
弊
也正是因为众多的人物分散性很强,好像每个人物的定位不是太强,每个人物都没有被深挖,只是事件性的展示,面孔感极强,印象性稍弱。
结构
利
简单的叙事的结构,带有公路片意味的宿命论的漂泊喜感,没有叙事上的炫技和故弄玄虚,直白轻松的表达,具备了卖座商业片的潜质,丝毫不存在困顿的走神,是宁浩所有片子中最温情的架构。
弊
过于直白的表达也让很多宁浩粉觉得不爽,没有了多线叙事,没有了复杂的呼应和设计,好看的笑料包袱埋伏得虽多,却好像少了那么点耐人寻味。宿命感哪里去了?让人猜不透的结局哪里去了?被期待的挑战性没有了。
情绪
利
欢乐搞笑的情绪在宁浩这位处处追求精巧的处女座导演这里很有细节感,台词上的笑点处理得都很到位,该笑的地方都能让人笑,简单易懂不费神,情绪单一并不多变,极易接收。
弊
看得轻松的电影情绪上比较大众化,相应的会缺少些许个性,甚至可以用平庸来形容。喜剧称不上风格化这个事实还是挺揪人的,宁浩的脾气哪儿去了?
夜·巴黎
利
这几乎成为宁浩的大牌范儿标签,从《无人区》开始,他的每部片子里都有以“夜·巴黎”命名的饭店或旅店,这次是杀马特少女所在的发廊叫“夜巴黎”,会心一笑的东西,有。
弊
看到了熟悉感,也领会到了宁浩释放出情结的信号,可见这一部作品在导演意识里仍旧属于宁浩体系,并不是出于票房追求(猜想),在情结体系里做出的改变,似乎可以做得更深刻些,那种劲儿啊,完全丢掉了,搞不大家还以为是徐峥拍的呢。
导演客串
利
宁浩喜欢昆汀,也喜欢像昆汀一样时不时在片中客串一把,这个路数在《心花路放》里依然延续,宁浩作为主持人出现在了徐铮的婚礼中,就像他导演的一部爱情片,最终他以主持人的身份见证爱情走向婚姻。
弊
原本以为宁浩要玩一次“爱来爱去不明白爱的意义”的解构主义,没想到他走了一条正能量的“爱的供养”之路,光明健康向上的爱情结局不能声讨,但就是不!过!瘾!
杀马特
利
杀马特还是比较符合宁浩标签的,另类行为学一向是宁浩镜头下的迷人之处,小人物的外在与内心世界的反差,总是能通过这类人物进行巧妙的切入,从而让人物带给影片迷人的气质。
弊
是90后不靠谱,还是小镇青年的发廊女不靠谱?周冬雨诠释的这个人物既没有让人搞懂是小镇青年的困惑还是杀马特的职业困惑,只是觉得很“二”。
网恋
利
网恋有点soulmate的意思,对于纯精神恋爱或者通过语言在虚拟空间产生爱意的探讨,是杀马特发廊女存在的功能,杀马特无形中也是小人物的一种,小人物的网恋苦逼故事,还是有看头的。
弊
同时网恋也是俗气的,网络交友、网络行骗也早就成为一个社会新闻议题,表述这种泛滥的网友见面情节,要想有深度着实不容易。
车震
利
车震的行为可以称得上赤裸的欲望猴急的展示,从诙谐感和黑色幽默的层面看来,车震是具有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的,不论是从观赏性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很有点。
弊
宁浩以往的片子里很少有展示肉体的欲望,基本上都是男性荷尔蒙的喷射,这次讲述男女关系一上来就采用种种尺度允许内的重口桥段,通俗了,却没能免俗。
猥琐
利
抛弃了脏乱差的标签,黄渤和徐峥终于可以漂漂亮亮地示人了,抛弃了原来的形式感和沉重感,这次轻松一把展示极有喜感的猥琐,可以是觉悟也可以是堕落。
弊
不好彩的是大理客栈里的老板也很猥琐,猥琐地讲述爱情的意义和方式,还阐释了一下离婚的意义,只是这种猥琐并没有引起多大共鸣,零散化啊。
女演员
利
女主角袁泉属于文艺小资范儿,宁浩属于屌范儿,古惑仔碰上小资女擦出的火花还是很有戏剧性的,在女演员方面,宁浩这次的选择比较常态,不那么男人味儿,柔情似水起来。
弊
在喜剧里表现文艺小资,多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所以袁泉是脱戏了吗?她演宁浩片子和她演其他导演的片子看不出有任何区别。
留言墙
利
无所不在的文艺客栈或文艺小店里的留言墙在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些讨女生喜欢的小东西不单单作为道具,也是承载叙事的桥梁,以及对书写下来的爱情和时过境迁的对比进行一种展示,没有了黑色风格不要紧,细节到位即是说服力。
弊
又回到缺乏新意这个议题上,片中对与爱情的探讨就像留言墙表面上的字一样,都流于表面,写满了字的墙可以新刷了重写,可电影是一次过的事件。花时间搞了小清新还被说low,确实有点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