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现在正是江浙枇杷上市的季节,想起枇杷酸酸甜甜的滋味,就禁不住满口生津。
中国枇杷最好命
枇杷,又名芦橘、金丸、芦枝,因其叶片形似乐器“琵琶”而得名。不少人就很怀疑,因为枇杷叶子又长又尖,而琵琶浑圆短粗,也说不上哪里像啊。其实,枇杷的叶形很多,有长的也有圆的。不信你看,卵圆的枇杷叶和唐琵琶是不是有点像?
枇杷属于蔷薇科枇杷属,这个属有二十多种,还有一些变种,有一半都在中国。比如台湾枇杷、南亚枇杷、大花枇杷、栎叶枇杷、怒江枇杷等等。除了我国,还有不少国家都产枇杷,比如巴西、印度、土耳其、以色列等等。
枇杷,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食用部位为果实,长圆形,黄色或橙色,产自华中及其以南大部分省区。
不过,只有中国的枇杷命比较好,被当成一种美味——那些外国籍的枇杷,很少被当作水果,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没人愿意吃。其实这也不怪外国人,因为枇杷口味一般,论起香、甜、口感,每项都是六十分左右。也就是在中国这种吃货聚集的地方,它才能被人们所喜爱。
据汉代《西京杂记》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其中就有“枇杷十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也有类似记述:“黄甘橙楱,枇杷橪杮……罗乎后宫,列乎北园。”由此可见,汉代的上林苑中已有枇杷种植。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这是柳宗元老师的诗句,可见中国人不仅觉得枇杷好吃,还给了它很高的地位,属于“高级佳果”。
枇杷or卢橘?没那么重要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知道这首诗的人,都只想得到荔枝,其实这也是写枇杷最有名的一首诗了。等等,哪里有枇杷?
卢橘啊!这里的卢橘就是枇杷。不过关于这个别称,从古代开始就有争议。
有一派人认为卢橘就是指枇杷,以美食家苏东坡为首。《东坡集》中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作诗,有‘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之句”。
更有明确记录,张嘉甫问东坡:“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矣。”
另一派是以李时珍为代表的反对派。他认为卢橘是金橘的别称,和枇杷并不是一个东西。
人们之所以对枇杷的叫法有争议,是因为枇杷栽培历史太久,范围太广,叫法难免不同。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只要好吃就行呗,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枇杷品种有一两百个,根据肉色分成红沙和白沙两大类。红沙枇杷果皮偏黄,味甜,适合加工。白沙枇杷小小圆圆的,皮薄,肉白带黄,汁多味美,适合直接吃。宋代的李纲曾这样赞叹其滋味:“芳津流齿颊,核细肌丰温。”
枇杷很矛盾,治病又有毒
看到枇杷,你肯定认得出来,但你知道枇杷花长什么样吗?
不少人都说,枇杷只结果不开花。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枇杷之所以给人这个误解,一来是枇杷的花实在太小,样子颜色也不显眼,因此经常被忽略。二来是枇杷花果间隔期很长,花开在秋冬,果子夏天才熟,已经隔开半年,大部分人已经记不得路边这棵枇杷树半年前是什么样了。也正因其秋孕冬花,春实夏熟,故有“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之称。
虽然枇杷花并不引人注目,但是枇杷叶大家还是很熟悉的,因为那是中药里止咳化痰的主要药材。大家小时候多多少少都喝过几瓶各色的枇杷露、枇杷膏吧。
枇杷叶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缓解咳嗽症状,苦杏仁苷对抑制咳嗽中枢反应也有效。但目前还缺少人类实验,也就是说,枇杷叶对止咳到底有多大作用还有待研究。
所以我要提醒你,不要用鲜枇杷叶泡水直接喝。因为枇杷的鲜叶和果核(种子)里都含有氰化物,虽然含量不高,但到底是剧毒的玩意儿。吃枇杷的时候,还是放过种子和鲜叶吧。
摘尽枇杷一树金
枇杷何时可以采摘?先观察枇杷表面是否全为黄色,如果表皮上还有青色的点子,那就让它在树枝上继续生长几天;如果果皮表面有黑色或者褐色的小斑点,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你的“战利品”啦。再教你一个独门秘诀:观察枇杷“屁股”的形状,越像五角星的越好!
采摘枇杷时,应用手捏住果柄,轻轻折断。不要拿住整个枇杷往下拽,这样容易弄伤果皮,不利于保存。
如果你想要直接在市场上购买枇杷,应注意,枇杷表面有一层茸毛和浅浅的果粉。茸毛完整、果粉保存完好的,就说明它在运输过程中没受什么损伤,比较新鲜,其中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也比较高。中等大小的枇杷果实,口感会更好。体型过大的枇杷,有可能是添加了膨大剂;而过小的枇杷,则是因为一棵树上结实太多,营养不充分,口感相对差些。颜色越深的枇杷,说明其成熟度越好,口感也更甜,风味浓郁;而色彩淡黄、发青、果肉硬、果皮不容易剥开的,都是不成熟或非正常成熟的枇杷。
枇杷总是以鲜吃为主。如果为了提升格调,也可以学着张爱玲《小艾》中的吃法:“五太太让三太太吃枇杷,老姨太早已剥了一颗,把那枇杷皮剥成一朵倒垂莲模样,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着送了过来。”
如果不满足于鲜吃,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厨房食材来使用。熬糖水、煮粥、做蛋糕、掺进牛奶都可以。还有网友苦心根据《琵琶行》创制了“油爆枇杷拌着面”……我劝大家还是不要尝试了,好吃不了。
枇杷好吃,皮难剥。常用的有“牙签大法”、“勺子大法”和“滚滚大法”。本人亲自实践后,觉得还是牙签最容易掌握力度。用牙签(或勺子、手指)先把枇杷的表皮刮过一遍,再剥皮的时候,就能轻易地让果肉分离了。接下来,就请尽情享用枇杷的甜蜜滋味吧。